甘肃省以农产品生产和投入品使用记录档案管理为切入点,推动加强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智能管理,积极整合省级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支持部分县区开展先行先试。重点建设四个方面:一是在项目县区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规模经营主体,以补贴方式支持企业购置智能记录仪,实现企业相关记录档案数据智能化抓取,智能生成电子记录台账。二是以终端数据智能抓取和智能上传为标准要求,统筹整合现有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打通现有数据抓取堵点,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改变已有平台只注重数据通道和数据读取功能的现状,切实发挥平台大数据预警监管作用。三是针对目前基层监管普遍存在的人力能力不足,监管手段落后,且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等困难问题,为试点县区的县乡监管人员配备手持智能监管仪,通过监管与终端数据智能连接,实现辖区监管对象全覆盖、农业投入品流通使用管理全闭环、日常巡查检查和风险隐患发现全智能、问题排查更聚焦。四是积极推进生产经营主体与县乡监管平台实行智联和省市县平台互联互通,以信息化助推构建网格化监管新格局。总的看,试点成效显著,实现了四个方面功能。
一是自动形成生产记录。通过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关键数据智能抓取,相关档案记录智能生成,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和农资经营过程管理智能化、档案记录电子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建立了及时准确不可更改的数据库,从根本上夯实了智能监管基础。临洮县宜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亚军对智能生产记录仪的使用感受是,“这套智能生产记录仪的使用给我们马铃薯专业生产合作社提供了很多便利,再不用我们手写生产记录台账、也不用我们在电脑上再重复做记录了,给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现在只需要我们干农活的时候顺手在智能生产记录仪上做简单的录入就可以了,直接生成电子台账,还能直接打印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让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了证明。”
二是提升了监管效率。智能移动监管技术装备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人盯人的监管模式,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工作人员不跑腿或少跑腿的工作方式转变,用现代技术和装备补齐了基层监管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短板,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监管普遍存在的人力能力不足的安全隐患。基层监管人员静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秦国正站长说:“我们作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利用项目资金采购了一批智能记录仪和智能监管仪,这批智能监管设备操作简单、携带轻便,减少了生产主体农事活动台账录入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主体农事活动信息录入的积极性,录入数据量较之前明显增多,并且台账记录实时上传,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一手的监管资料。同时,解决了基层监管任务重、监管点多面广、监管人手不足等系列问题。”通过电子台帐管理轻松实现移动网上监管,且监管覆盖面大幅增加,监管的时效性精准性明显提高,从根本上把基层监管人员,从日常繁重的现场巡查检查工作中解放出来,整体提升了风险隐患问题发现排查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了投入品智能监管。通过农产品生产端和投入品销售端关键数据的智能抓取及时上传,有效打通了数据共享通道,利用监管仪数据分析比对和预警提示,监管人员能及时掌握投入品销售流向和生产端投入品入库情况,实现主营渠道投入品流向闭环管理。同时,通过农产品生产端投入品入库智能记录上传信息,监管人员能实现及时掌握生产端投入品购入渠道情况,有针对性对非闭环渠道(可监管农资店之外渠道)购入的投入品开展现场巡查检查,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平凉市崆峒区丰禾兴荣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女士介绍:“现在网购很便宜,但偶尔会买到假兽药,对我们养殖企业来说,要是出现假兽药,造成的损失也很大,有了这个智能记录仪,可以直接扫描识别兽药真假,很方便,再也不用担心了。”
四是探索了合格证开具承诺可视可追溯管理模式。生产源头及生产过程智能抓取的相关数据,具有数据不可更改性和时效性特征,是解决合格证承诺事项最有说服力的佐证,通过自动生成的电子合格证,监管人员可监管合格证开具的真实性,消费者可视可追溯生产过程投入品、添加剂使用及休药期管理情况,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承诺及其它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视可追溯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