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质量安全监测在农产品生产“守底线、拉高线”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秉持全市“一盘棋”的管理理念,强化顶层设计,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构建起“互联网+”的智慧监测模式,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水平。
一、统筹谋划,夯实监测制度基础
深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设,上海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为充分运用好各级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更全面及时掌握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有效指导生产,从2020年开始,由市农委统一制定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对抽样、检测以及结果应用等内容进行统一要求;监测项目在覆盖部级风险监测范围的基础上,结合风险评估成果,增加了检出频次较高的在用药物指标,共涉及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重金属等达130项;将小散户纳入监测范围,确保监测无盲区,严格落实“1.5批次/千人定量检测任务”,强化“双随机”抽检。构建起市、区、镇分级、种养分类、定量定性结合、风险监督配合、重点突出、频次合理、覆盖全面、检打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制,提高监测工作的协同效率,保障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 搭建平台,推进监测数字化管理
建设覆盖全市各级监管机构和生产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移动监管及数据分析系统,建立起全市8532个生产者、2420名监管人员、247名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人员的主体数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数据库与全市“农业数字底图”实时对接,将生产主体信息、监管数据与78.3万个农用地块一一对应、动态展示,为实施“双随机”抽样监测、智慧监测打牢基础。应用“监测/检测管理”功能,通过对生产主体信息自动关联、采样地块定位落图、采样过程及样品拍照确认、检测报告上传等,实现农产品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工作的痕迹化管理,有效规范抽样、监测行为。以检测结果检验生产档案记录的真实性和日常巡查工作的准确性,为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和对生产主体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提供支撑。
三、智慧监测,提高监测工作科学性
发展移动监管系统,提高农产品监测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年度统一监测方案的框架下,市、区协同推进,各级执法、检测机构应用移动监管系统手机App“沪农安”开展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今年累计上传农产品定量检测信息12081条。为有效运用监测结果,在移动监管系统中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从行政区划、时间、品种、生产主体、监测类型、监测参数项、合格情况、残留检出情况等多维度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为研判重点区域、品种和参数提供依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农残快速检测工作。崇明区应用移动速测设备,开展包括有机磷等禁用农药以及啶虫脒等常规农药在内的20个参数的快速检测,快检达到5.5余万批次,并将GPS定位数据和检测结果实时上传监管平台,确保数据真实、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