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 — 因新冠疫情造成的严重影响,全球饥饿人口估计数再度增加。为此,各国需要提高农业粮食体系韧性,应对疫情期间出现的突发冲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如不加以防备,突如其来的冲击还将继续破坏农业粮食体系。
今年,粮农组织《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以“提高农业粮食体系韧性,应对冲击和压力”为主题,评估了各国农业粮食体系应对冲击和压力并从中迅速恢复的能力。报告还就如何提高韧性向各国政府提出了指导意见。
目前,全世界约有30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估计,如果冲击造成收入减少三分之一,将另有10亿人陷入饥饿。此外,如果关键的运输环节遭到破坏,会有多达8.45亿人面临食品成本上涨的困局。报告将冲击定义为“短期背离长期趋势的状况,对系统、人类福祉、资产、生计、安全和抗御未来冲击的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例如极端天气事件和动植物病虫害的暴发。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世界各国就已面临进展不足,难以实现到2030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承诺。面对极端气候、武装冲突或全球粮价上涨,粮食生产和供应链不堪一击。与此同时,冲击不断加剧且日益频繁。
报告发布恰逢其时。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出席线上发布会时指出,“新冠疫情使我们认识到农业粮食体系存在的脆弱弊端。”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库伦在发布会上介绍报告,并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举行了小组讨论。
切实采取行动
世界农业粮食体系错综复杂,由一系列食品类和非食品类农产品生产及其贮藏、加工、运输、流通和消费活动交织而成,年产出达110亿吨粮食,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口达数十亿。加强农业粮食体系抵御冲击的能力,刻不容缓,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报告还通过分析相关因素,例如运输网络、贸易往来以及健康多样化膳食普及程度,为百余个国家确立了国家层面农业粮食体系韧性指标。尽管低收入国家普遍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但报告发现,中等收入国家同样面临风险。例如,巴西60%的出口额仅仅来自一个贸易伙伴,一旦遭受冲击,巴西就会束手无策。即使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高收入国家,由于物流距离过长,也有可能受到冲击。对于粮农组织专家分析的近半数国家,关键网络环节断裂以后,当地运输时间至少增加20%,消费者承担的运输成本和食品价格随之上涨。
基于本报告的实证,粮农组织建议各国政府将农业粮食体系韧性作为本国应对当前与未来挑战的战略要素。
其中,关键是要实现投入资源、生产、市场和供应链以及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因为多元化可为化解冲击、开拓多种途径。支持中小农业粮食企业、合作社、联合会和产业集群发展,有助于保持国内农业粮食价值链多元化。
另一项关键因素在于连通性。互联互通的农业粮食网络可改变供应来源以及运输、销售、投入品和劳动力渠道,从而更迅速地克服困境。
最后,加强弱势家庭抵御能力,也是消除全球饥饿的关键所在。为此,可拓展资产获取渠道,拓宽收入来源,普及社会保护计划,助力应对各类冲击。
屈总干事指出:“《粮食及农业状况》体现了粮农组织在加强抵御力方面开展的工作,我们还将设立新指标,帮助成员国衡量本国农业粮食体系韧性,明确需要改进的环节。”
相关链接:
《粮食及农业状况》PDF:https://www.fao.org/3/cb4476zh/cb4476zh.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