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数据指出,我国睡眠经济从2016年的2620.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92.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1%,预计在未来三年内仍将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24年有望突破至5500亿元以上。随着"朋克"与"养生"矛盾的不断激化,具有改善睡眠的功能食品逐渐受到热捧,其已经成为引领睡眠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改善睡眠的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悠久应用的保健食品,一类是含有改善睡眠成分的普通食品。睡眠保健食品在国内市场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以褪黑素、酸枣仁为核心的保健食品矩阵,其也是睡眠功能食品最大的消费阵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功能"下移逐渐成为常态,以普通食品属性上市的产品对消费者也更为友好,当然,很多消费者未必能从外观分辨出具体属性。
睡眠领域持续深耕
自1996年富含GABA(γ-氨基丁酸)的米胚芽制品在日本实现商业化以来,GABA被广泛应用于饮料、果酱、糕点、饼干、调味料等制品中,用作抗高血压、增进脑机能及肝功能的功能食品原料。直到2009年,原卫生部才将GABA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可用于饮料、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糖果、焙烤食品、膨化食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虽然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普通食品禁止宣传功效,但在终端市场上,含有GABA的食品无一例外的都以改善睡眠作为主要宣传方向,因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健康买单。
研究指出,GABA是中枢神经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可以降低神经的兴奋度,起到消除紧张、放松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失眠的人比正常人要少分泌百分之三十的GABA。虽然人体可以自行合成GABA,但随着年龄的增长,GABA能神经元的密度明显降低,相关合成酶的含量也有所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内的GABA含量大幅降低,进而可能影响人体的睡眠状况。而人们日常饮食中含有的GABA稍显不足,补充GABA对于改善睡眠非常有益。
不过,GABA想要在睡眠功能食品中站稳脚跟并不容易。一方面,传统睡眠产品的实力不容小觑,其中褪黑素仍占据着市场的霸主地位。并且,随着褪黑素进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其市场渗透率还会持续提高;另一方面,其功能研究有待深入。虽然GABA与褪黑素都属于神经递质类物质,但其在临床功能验证上却远远不能跟褪黑素相比。
值得注意的是,自GABA被批准为新食品原料以来,仍然有两款以GABA为核心成分的保健食品问世,这或许能间接说明GABA在改善睡眠方面的有效性。不过与保健食品属性的GABA产品相比,普通食品属性的GABA不仅缺乏动物功能试验,在单纯的剂量上也稍显不足。以某知名品牌保健食品为例,GABA的含量为8.62g/100g,换算成单片的含量为50.28mg,每日服用量为100.56mg。而普通食品中GABA的含量普遍在每份20mg-50mg,每日用量在40mg-100mg,在剂量上并没有优势,即便在500mg/d的最高限下增加剂量,也不一定能够保证功能的有效性,这也是保健食品需要进行功能试验的原因。而且,增加剂量也意味着成本的提高,脱离了价格谈效应同样也不理智。更何况,保健食品中还含有另一类标志性成分酸枣仁皂苷,这是普通食品中"仿制"添加的酸枣仁不可比拟的。
从GABA整个市场走势看,其在睡眠改善领域仍然处于上升期,但市场终究要回归理性,在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撑下,其能否持续走下去还是未知数。当下,拓展GABA的应用渠道才能赋予它更多出彩的机会。
“酸奶+” 协助控糖
2014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表了一项关于酸奶降糖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对195000名志愿者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发现,酸奶摄入量较高的人,无论年龄大小、体重高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都低于酸奶摄入量低的人群。后经研究证实,酸奶对于血糖的有效改善来源于酸奶中的益生菌。益生菌的摄入不仅可以减低因菌群失调造成内毒素入血所致的胰岛β细胞损伤和胰岛素抵抗下降,而且其代谢生成的GABA对于胰岛β细胞有促生作用,降低胰岛素抵抗。
2021年3月,发表在《Journal of Dairy Science》上来自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团队陆颖健课题组的报告显示,不同剂量的GABA酸奶在不同程度改善糖尿病相关指标,如增加血清胰岛素和脂肪指数、降低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减少葡萄糖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其中,高剂量的GABA酸奶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优于低剂量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酸奶+GABA的组合大有看头。
此外,运动营养食品也是GABA的用武之地。动物实验指出,小鼠运动技能的提升同时需要胆碱能表达降低和GABA的表达升高,也就是说GABA对于运动能力的改善也有助益。不过,GABA在运动营养领域扎根的难度要远大于在睡眠领域,《GB 2415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中提出的左旋肉碱、谷氨酰胺、支链氨基酸、HMB等,个个都在当打之年,GABA在辅助成分上或能寻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