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贵阳寒气袭人,但一个个惠民生鲜超市却充满暖心的民生温度。
10月14日,走进位于观山湖区的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入口处“1元销售专区”便进入眼帘,大白菜、莲花白、白萝卜仅需0.98元/斤。占超市总经营面积60%的生鲜区各色新鲜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每天有40来个生鲜产品可选择,价格比周边农贸市场低25%左右……这里,已成为附近小区约6万居民每日买菜的首选。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建设惠民生鲜超市,仅是贵阳市全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高位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2020年度,市民对“菜篮子”工程满意度为97.93%。
夯实“生产端”
全力提高生产能力确保“菜够吃”
建好“菜园子”,确保产得出、供得上,是装满“菜篮子”、保障大民生的重要基础。
10月20日,天气虽冷,但清镇市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却是一片火热的生产景象,工人们一大早便在一个个蔬菜大棚里忙着采摘装车,蔬菜很快被送到采后处理中心进行分拣打包发往各地市场。
“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的亩产值是普通基地的2倍以上,从2019年开始,贵阳先后投资30.27亿元,建成包括骆家桥在内的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贵阳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德军介绍,为提高蔬菜保供能力,实现长年生产、持续供应,贵阳坚持市内市外统筹,强化蔬菜供应基地建设。市内,建成蔬菜生产基地75万亩、年产蔬菜约281万吨,蔬菜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外,在从江、长顺等37个县区建立异地蔬菜保供基地42万亩,年生产能力150万吨。目前,贵阳市蔬菜自给率达到75%。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贵阳“多管齐下”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生猪PIC配套系曾祖代种猪场,可实现年产父母代种猪12万头,形成300万头以上商品猪产能。生猪存栏91.1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9.55万头,产能已恢复到2017年水平;在市外建立生猪基地21个,年产能20万头。率先在全省出台贵阳贵安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应若干措施,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试点,有效稳定生猪生产。生猪自给率从2018年的20%提升到目前的31%。
同时,大力推行家禽规模化、智能化、楼房化养殖,在清镇市、息烽县建成2个千万羽肉鸡基地,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冷水鱼养殖、池塘高位池生态养殖等设施生态渔业项目,在市域内外建设蛋鸡养殖基地和奶牛基地,加大家禽、水产、蛋、奶等农产品生产供应。
目前,贵阳肉禽存栏1242.65万羽,常年保持自给自足。市域内水产养殖基地共1.06万亩、年产能4400吨,异地水产养殖基地14个、年产能1万吨。市域内蛋禽存栏324.67万羽、鸡蛋日产供应量110吨,异地蛋禽存栏250万羽、鸡蛋日产供应量120吨。市域内奶牛基地6个、奶牛存栏7000余头,市域外4个、奶牛存栏1万余头,日加工乳制品400余吨,目前全市鲜奶自给率70%。
“为避免菜贱伤农,提高抗风险能力,我市还积极加大农业保险、融资、贷款等金融支持力度,出台了蔬菜、肉鸡、鸡蛋、生猪等价格保险方案。”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政策改革处处长罗斌介绍,2020年以来,累计兑现保险赔款2924.62万元,有效保护了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畅通“流通端”
全力提高市场流动能力确保“吃得着”
10月20日凌晨4点开始,位于修文扎佐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便繁忙起来,来自全省、全国的农副产品在这里中转,再运往省内外。
作为省、市联动的“菜篮子”民生保障工程,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是贵州占地规模最大、交易品类最齐全、运营收费低于同类市场的公益性示范大市场,自2019年3月15日开业以来,已累计交易农副产品294.6万吨,交易额达191亿元,成为面向全省农副产品组织生产、运输、销售的重要平台。
“农产品产得出,更要卖得出、卖得好,建设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实现产销两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阳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处副处长盛廷春说,贵阳积极做大批发市场,目前已形成北有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南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的一级综合批发市场格局,两个一级批发市场每年销售蔬菜农副产品约274万吨、交易额约179亿元。
与此同时,贵阳还积极扩面零售终端,打通蔬菜从基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我最关心蔬菜的新鲜、安全、价格,在这里买我放心,而且价格比外面便宜多了。”观山湖区美的小区居民陶海燕从家里走路到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只要十来分钟,从2018年超市开业以来,她便把这儿作为自己日常买菜的首选。
自2015年以来,贵阳的惠民生鲜超市已从最初的3个增加到如今的154个。如今,贵阳已建成154个惠民生鲜超市+135个农贸市场+61个社会化大型生鲜超市+3000余个社区菜店组成的生鲜零售市场体系,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1个生鲜超市或农贸市场网点覆盖。加上社区菜店,每平方公里就有6个左右生鲜零售实体店,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实现“15分钟生活圈”全覆盖。
为解决新建小区居民入住后“买菜难”的问题,贵阳还出台《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新建、改建小区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配建标准和无偿移交原则。
强化“市场端”
全力提高调控保障能力确保“吃得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菜篮子”价格的涨落总能牵动万千群众的心。要确保“菜篮子”量足价稳,健全完善“菜篮子”商品储备和应急保供体系,切实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十分关键。
贵阳积极加强应急储备,充分发挥大中小等各类市场主体“蓄水池”调节作用,完善重要“菜篮子”产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保供预案,确保有备无患。
据了解,2019年以来,贵阳动态收储冻猪肉1200吨,2020年分批次投放1370吨,有效稳定了猪肉价格;积极发挥市场作用,组织两个一级批发市场和商超保持蔬菜动态储备1.4万吨以上,可保障贵阳市场3至4天需求。
贵阳还积极健全调控机制,围绕粮、油、肉、蛋、禽、鱼、蔬菜等33个“菜篮子”产品价格进行监测,选定5个农贸市场和7个超市作为监测点,实行每日采价制度,将监测结果及时发布在政府门户网站和相关部门官方网站,综合考虑产品供需形势和价格变动趋势,把握好调控的方式、节奏和力度。
同时,强化惠民生鲜超市的公益属性,创新惠民生鲜超市保本微利运营模式,通过政府与企业双向发力、公益与市场互相促进、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保证主要生鲜商品价格平稳。
目前,贵阳154个惠民生鲜超市都按照低于网点周边农贸市场15%—30%、略低于社会化超市的要求制定惠民指导价。据估算,2016年至今,全市惠民生鲜超市累计向市民让利(对标农贸市场)近10亿元,受惠市民约400万人。
2020年,贵阳市与周边5个省会城市对比,33种“菜篮子”食品80%的价格排于中后位,CPI同比上涨2.4%,整体处于调控目标范围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贵州视察时指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很有特色。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联合,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体现了合力惠民,这种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推广。”目前,贵州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复制惠民生鲜超市建设模式。
把牢“质量端”
全力提高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确保“吃得好”
食品安全系万家。把好食品监管关、控好食品安全阀,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是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贵阳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在“菜篮子”工程建设方面实行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最严格监管和最严谨标准,全力提高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印发实施《贵阳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638家主体已纳入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主体名录。
推进贵阳市重要产品追溯平台建设,已有2个批发市场、81个农贸市场、85个生鲜超市、2个屠宰场和176个团采业态纳入流通追溯节点。
加强食用农产品检测,2019年、2020年市级抽检合格率分别达99.98%和99.95%。
严格执法查处产品质量安全案件,2019年以来查办“菜篮子”产品案件202件,罚没金额85.14万元。
……
通过多措并举,贵阳切实守护好食品质量安全防线,让老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开阳县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小菜篮”装着“大民生”。下一步,贵阳将始终把“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菜篮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弱项、补短板,把农产品稳产保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有效连接生产消费,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品牌培育等工作,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助推“菜篮子”产品提质增效,不断提高群众对“菜篮子”工程的满意度,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成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