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山东省夏粮生产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齐鲁晚报记者:
今年我省夏粮丰收,在“藏粮于技”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王登启答:应该说,科技在今年夏粮丰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驾护航作用。
一是小麦高产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单产水平不断提升。我省小麦高产育种水平一直居全国前列,2001至2020年全省累计审定高产品种140个。近年来,小麦单产屡创新高,2019年“山农29”“山农30”“烟农1212”及2020年“山农28号”连续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我们依托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全面开展小麦新品种展示评价工作,建立了覆盖全省粮食主产区的小麦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其中,2020-2021年全省安排小麦展示点58处,统一展示品种54个,各展示点充分利用展示评价平台,积极开展观摩培训,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用种,充分发挥良种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小麦苗情基础较好。去年小麦播种之前,我们专门举办了全省秋种技术培训班,印发了《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各地也层层举办培训班,大力宣传推广新技术,为科学种好小麦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技术支撑。秋种期间,各地抓住有利时机,狠抓秸秆还田、深耕深松、宽幅精播、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全省小麦适期播种率达到85%以上,播种出苗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为小麦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防灾减灾措施得力,田间管理措施比较到位。我省小麦冬春苗情比较复杂,弱苗麦田和旺长麦田在部分地区比例偏大,冬春连续遭遇多次低温冻害影响。今年开春以后,我们立足一个“早”字,及时组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有关专家,开展小麦春季苗情考察和技术指导服务,并召开苗情会商会,制定印发了《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在全省开展“夺夏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开展麦田科学管理。针对我省春季出现的降温寒潮和倒春寒天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作,提前发布通知预警,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强化技术指导,减轻灾害损失,力保今年小麦丰产丰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省、市、县(区、市)农技推广部门累计制定印发各类技术指导意见530余个,发动农技人员5.5万人(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930个,培训人员12.4万人(次),指导农户6.5万户。
四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带动作用强,提质增效导向突出。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2020至2021年,我省继续在38个粮食主产县(市、区)整建制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重点实施优良品种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模式集成、节水节肥节药新设备新技术推广等,让种粮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基层农技人员逐步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改变大水大肥的传统生产方式。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小麦优良品种实现全覆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区内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基本达到100%,小麦全生育期实现节水2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0%,有力推动了粮食生产向提质增效方向转变。据测产,项目区小麦平均单产681.6公斤,高出项目县平均水平20.8%。同时,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发展到1020万亩,比上年增加近500万亩。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请问,今年我省在小麦机收减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卜祥联答:谢谢您的提问。夏粮能否再获丰收,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到手,搞好机械收获是重要保障。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和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手抓机械化生产组织管理,确保小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一手抓小麦机收减损,实现减损降耗、提质增效。
一是全面部署发动。4月22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机收减损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和技术指导小组;5月14日,在潍坊市启动了“小麦机收减损主题月”活动,印发专题短视频光盘、宣传漫画8000余份;6月3日,在滕州市举办了全省小麦机收减损培训班,培训市县技术骨干80余人;6月4日,在滕州市举办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启动仪式,拉开了全面推进小麦机收减损工作的序幕。
二是开展技能比武。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选取章丘、莱西、桓台、滕州、高密、兖州、肥城、齐河、郯城、东明等10个县(市、区),组织100名农机手开展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推选出了50名“山东省机收减损之星”,并择优推荐了20名“全国粮食机收减损之星”。全省以大比武为抓手,树牢“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理念,形成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社会关注支持机收减损的浓厚氛围,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三是减损成效显著。据专家现场实测,10个小麦机收大比武赛场的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857%,随机抽查地块平均机收损失率0.97%,均低于2%的作业质量标准。今年我省小麦总产527.4亿斤,按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率(综合各县大比武和随机抽测数据)1%估算,比2%的作业质量标准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小麦损失5.3亿斤。
农村大众报记者:
今年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较重,请问对小麦产量有没有影响,针对重大病虫防控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登启答:今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发病早、发生范围广,全省16市均有发生,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家义书记、干杰省长和东奇副书记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精心谋划、全力出击,有力遏制了病害快速扩散,没有形成规模性灾害,保障了夏粮丰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我厅坚决落实省领导批示要求,先后以省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省农业农村厅名义印发《2021年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控预案》《关于立即行动全力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再接再厉坚决打赢小麦条锈病防控攻坚战的紧急通知》等多个文件、通知,并召开了全省重大病虫防控视频工作会议。市县党委政府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和重大病虫害“政府主导,属地负责”机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调研指导,靠前指挥,确保防控措施落实落地落细。
二是强化督促指导,落实关键措施。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由厅级干部带队的8个帮包指导组和专家组,共派出110人次,到16市50多个县(市、区)调研指导,会商推进落实防控措施。市及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均成立巡回检查指导组,派出5800多人次,指导基层科学、扎实抓好监测防控各环节。“五一”期间,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强调研指导,督促防控工作不“放假”、不“歇脚”。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准确掌握动态。全省600多个测报站(点)全部启动,系统监测,及时会商,科学研判,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4月7日开始,启动日报告制度,实时掌握病情动态和防控进展。全省共出动技术人员38万人次,大田拉网式普查面积超过7000万亩次。
四是强化技术支撑,实施科学防控。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都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制定防控方案,指导科学防控。省厅组织30多名专家下沉基层、长期蹲守、全程指导。市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更是节假无休、早出晚归,冲在一线。全程采取“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策略,及时控制了病情的蔓延。
五是强化物资保障,确保应防尽防。各级各部门克服困难,筹足人力物力,确保防控所需。累计投入资金6.0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8300万元,省财政1.52亿元,市县乡三级财政1.3亿元,种植主体2.42亿元),人力200多万人次、机械220万台套,防控面积8080万亩次,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统防统治面积4000多万亩次,同时兼治了麦蚜、赤霉病等小麦其他病虫害。
六是强化宣传动员,凝聚强大抗灾力量。利用电视、报纸、自媒体、村广播、植保宣传车等平台,采取宣传挂图和标语横幅,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和各类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省凝聚起防控条锈病的强大力量。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