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多样性的需求大大增加,进口啤酒也越来越多走上老百姓的餐桌。货架上的进口啤酒琳琅满目,电商平台上的进口啤酒也是五花八门。夏日来临,啤酒又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那么该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进口啤酒?接下来就由海关专家为您介绍一些啤酒的基本知识和选购技巧,为您的“进口”安全保驾护航。
进口啤酒知多少
一、啤酒的历史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饮料酒,通常认为它的发明者是苏美尔人。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的啤酒是地道的舶来品。拿啤酒的“啤”字来说,中国过去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后来,有人根据国外对啤酒的称呼,如德国、荷兰称“Bier”,英国称“Beer”,法国称“Biere”,意大利称“Birre”等,这些外文都含有“啤”字的音,于是创造了这个音译字“啤”。
9000年前
亚述人(今叙利亚人)会利用大麦酿酒,用作向女神的贡酒:现在除伊斯兰国家由于宗教原因不生产和饮用酒外,啤酒生产几乎遍及全球,是世界产量最大的饮料酒。
6000年前
苏美尔人,已经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出土的泥板刻画了当时人们使用芦苇杆喝啤酒的场景,《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也有人类第一次醉酒记录。
5000年前
5000年前的埃及,啤酒几乎等同于货币流通,当时金字塔修建工人工资都是用面包和啤酒结算呢!
1900年
俄罗斯技师首次在中国哈尔滨建立了啤酒作坊。
1903年
英国人和德国人又在中国建了英德啤酒厂,就是青岛啤酒厂的前身,这才有了国产啤酒。
二、啤酒的分类
当今世界上啤酒的种类逾百种,分类体系也种类繁多:
1
按颜色分
根据《GB/T 4927-2008 啤酒》的规定,啤酒可分为淡色、浓色、黑色三种颜色。
不同颜色的啤酒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当然是“颜值”啦!其次颜色不同,品质不同,大体而言:
淡色啤酒是啤酒类中产量最大的一种,呈浅黄或金黄色,一般口味淡爽、醇和,酒花香味突出;
浓色啤酒呈红棕或红褐色,一般口味醇厚,麦芽香味突出,酒花口味较轻;
黑色啤酒呈深红褐色乃至黑褐色,一般口味浓醇,麦芽香味突出,泡沫细腻,苦味根据产品类型而有较大差异。
2
按杀菌工艺分
不同杀菌工艺的啤酒有什么区别呢?
采用不同杀菌工艺,啤酒的保质期差别很大:
熟啤酒经过巴氏或瞬时高温热灭菌,可以存放较长时间,适于外地销售,优级啤酒保质期为 120 天及以上;
生啤酒通过无菌过滤来控制酒中的微生物,使酒体保持较高的生物稳定性,保质期达半年以上;
鲜啤酒不经热灭菌,保存了一部分营养丰富的酵母菌,味道鲜美,但容易变质,保质期仅 7 天左右。
此外,生啤由于使用纳米级过滤器,能够将酒体中的大分子物质拦截下来,如蛋白质、糊精、类黑精等,会减弱啤酒的醇厚感和风味,降低色度,因此更适合清淡型啤酒生产。
3
按发酵方法分
(1)顶部发酵(Ale 艾尔):使用该酵母发酵的啤酒在发酵过程中,液体表面大量聚集泡沫发酵,适合温度高的环境,一般在16°C~24°C。
(2)底部发酵(Lager 拉格):该啤酒酵母在底部发酵,发酵温度要求较低,酒精含量较低,这类啤酒的代表就是国内常喝的窖藏啤酒。
不同发酵方法的啤酒有什么区别呢?
由于发酵温度较高,艾尔产生了更多更复杂的酯类等风味物质,风格多样;而拉格虽然品种少、口味淡,但低温长时间发酵更适合批量化工业生产,产量占世界啤酒90%左右。国内生产的主要是淡色拉格啤酒。
三、进口啤酒选购知识
1
看标签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所有通过正规渠道一般贸易进口的啤酒都应加贴中文标签,缺少中文标签的啤酒极有可能是国内灌装或通过非法渠道入境。国标中要求强制标注的内容有:品名、原产国(地区)、配料、酒精度、原麦汁浓度、净含量、生产(灌装)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玻璃瓶包装的啤酒,还应在标签、附标或外包装上印有警示语“切勿撞击,防止爆瓶”字样。消费者可观察中文标签标注内容是否全面,有没有仿冒翻印的痕迹,以便鉴别真伪。
2
看酒标及瓶盖
标注特殊酒标需满足相应的条件,如修道院啤酒Trappist认证。玻璃瓶盖或听装铝盖上往往印有生产企业logo、生产日期等信息,应与酒标和标签上信息一致,若不一致则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3
看食品添加剂
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啤酒中一般不允许使用人工着色剂、甜味剂等,而国外部分特种啤酒允许使用,海关检出不合格的予以销毁或退运,消费者可以查看配料表是否有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4
看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目前,所有经一般贸易进口检验检疫合格评定的葡萄酒,海关会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在购买时可向经销商索要查证。
品质优良的啤酒含有多种维生素和17种人体日常所需的氨基酸,素有“液体面包”的美称。炎炎夏日,适当喝点可以健脾开胃。不过我们也郑重敬告大家:饮酒要适量,千万不能酒后驾车!
供稿单位:杭州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