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功能体现也在不断扩张,从肠道健康逐渐扩展到女性健康、口腔健康、大脑健康等领域,是十足的跨领域健康原料。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益生菌补充剂收入61亿美元,同比增长7.5%,5年复合收入增速在9.2%,远高于大健康产品的平均增速。中国的益生菌健康市场则更为火爆,2019年中国益生菌补充剂市场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18%,5年复合收入增速高达21%。Markets and Markets的预测显示,2019-2023年益生菌将占据全球微生物组40%的市场份额,益生菌补充剂市场将持续升温。
益生菌的围城
纵使益生菌早已名声在外,在消费领域的需求也居高不下,但消费者对其仍是一知半解。知的是益生菌有益健康,而不知的是如何选择益生菌。人体内的菌群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就如同人体指纹一般,很难找到两个菌群结构一模一样的个体,所以商品化的益生菌补充剂多以复配为主,多种有益菌的协同作用将有利于提升机体的菌群结构,防止单一菌种对固有菌群的结构性破坏,导致某些条件致病菌趁虚而入,反而不利于机体健康。
正是这种多样化的菌种组合,使得益生菌产品琳琅满目,消费者很难通过自我认知做出抉择。而益生菌市场更多拼的是品牌、声誉、规模、价格、质量和创新等因素,没有切实的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另外,益生菌作为入口的产品,相关的监管也非常严格,原卫生部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对菌种进行严格管理。菌种限制、功能相似又进一步遏制了产品的差异性,特别是功能食品概念的兴起,模糊了益生菌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界限,加剧了消费者的选择障碍,也无形中强化了自身的围城。
益生元有望加码
图片
益生菌的菌种类别是作用、功效和应用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具有良好耐酸性的菌株具有良好的存活率和利用率,可以更多的到达肠道,起到增殖益生菌的作用;而靶向性的益生菌则能够针对具体的身体部位产生作用,像幽门螺旋杆菌抗结菌、阴道菌等可以定向增殖。当然,在益生菌的选择上,菌种是否有用和是否可用是两个并行不悖的概念,菌种必须是能够起到健康效应的种类,同时又必须是经过允许的品种,即便我们发现某一菌株有良好的作用,但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也是不能使用的。比如年初刚刚批准为新食品原料的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其早已列入欧洲食品安全局资格认定(QPS)名单推荐的可有意添加到食品或饲料的生物制剂列表中,并列入国际乳品联合会公报,但要正式应用到某一地区仍然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层层关卡的梳理也预示着益生菌产品的开发,不仅要依赖于菌种的优化,其辅助产品也将是理想的破局关键,益生元就是其中之一。
《营养商业杂志》报告显示,2018年益生菌的销售额增长了约8%,而益生元的销售额增长了130%以上。同时,一项2016年全球益生菌产品的调查显示,37%的益生菌补充剂中添加了益生元成分。在菌种差异化受阻的前提下,益生元就成为益生菌产品重要的差异化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益生元的数量和规模是要远大于益生菌的,其通常存在于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比如谷物、蔬菜等制品中。但与益生菌类似,不同的益生元也有着不同的功能体现,其中增殖益生菌是话题感最高的一项。
首先,益生菌是很"挑食"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发酵酸奶用到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对期望值较高的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并没有兴趣,只有葡萄糖和乳糖才是它的"菜"。因此,在选择益生元时也是在选择"功能";其次,不同益生元的效果不同,比如菊粉,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木糖XOS,低聚异麦芽糖IMO,大豆低聚糖SOS,乳果糖LACT这7种益生元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增殖,但具体的效果和作用也是有差异的。
已经有大量实验证实,益生菌与益生元的复配效果要优于单一使用益生菌,即使使用最简易的麦芽糊精也能够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益生菌围城愈发凸显的当下,探索其与益生元的有效复配将是突破围城的理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