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今年的花期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这几天我们正抓紧时间进行人工授粉,蜜蜂授粉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还得依靠人工授粉。走进村民许玉兰的大棚,一串串挂在藤蔓上的红提葡萄分外诱人。“我家有5分地,2012年土地流转后,我在园区务工,每月有近3000元的工资,年收入3万元左右。村民张生莲承包的大棚内,人参果挂满枝头,她正在指导游客采摘。孟令孝的大棚内套种着羊角蜜、小西瓜、甜瓜等瓜果,两三名务工的村民提着塑料桶正在摘瓜。小小硒元素,让河湟谷地的广袤田野找到了强劲的新动力。如今,富硒资源成了平安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开辟了农业转型升级的又一个新途径。
这边,桃花怒放枝头,争奇斗艳,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一朵朵淡粉的桃花散发着阵阵幽香;那边,一串串红提葡萄、一个个褐绿色羊角蜜、绿黄色小西瓜、奶白色小甜瓜、金黄中透着粉的人参果挂满藤蔓,瓜果香沁人心脾,让人恍若置身于南国。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在这寒冬腊月时节,河湟谷地还有这样春色满园、瓜果飘香的地方。
特色富硒瓜果
成农民脱贫致富“金钥匙”
1月23日,海东市平安区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区温室大棚内,桃花争艳,瓜果飘香,忙着授粉、采摘的果农笑容满面。种植户李索元的油桃大棚内的桃花最艳,不少游客啧啧称赞,穿梭于花丛间,用手机记录这冬日美景。
“今年的花期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这几天我们正抓紧时间进行人工授粉,蜜蜂授粉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还得依靠人工授粉。预计今年五一前富硒油桃就可以上市了。去年一公斤是30元,一个棚产量2000公斤至3000公斤,这一个棚的收入在六万元至九万元之间。”李索元笑着说,“期待今年也能卖个好价钱。”
走进村民许玉兰的大棚,一串串挂在藤蔓上的红提葡萄分外诱人。许玉兰说,大棚内种植的红提葡萄硒含量丰富,主要以游客休闲采摘为主,每公斤采摘价30元,一棚产量1500公斤左右,产值近6万元,承包人包了三个大棚专门种红提葡萄,年收入近20万元。采摘后剩余的红提葡萄,还可以酿葡萄酒,一公斤葡萄酒卖100元,收入也不少。
“我家有5分地,2012年土地流转后,我在园区务工,每月有近3000元的工资,年收入3万元左右。依靠园区,我们村里的人盖上了新房子,天然气也通了,壁挂锅炉也装上了,和城里人一样,家家户户都有暖气,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许玉兰感慨道。
村民张生莲承包的大棚内,人参果挂满枝头,她正在指导游客采摘。大棚内几名游客手里提着的小篮子装满了果子,欢声笑语不断。张生莲的丈夫身有残疾,他们有一儿一女,以前依靠传统农业,日子过得很紧。2013年开始,她承包了园区两栋温棚种植人参果,每年人参果总产量5000公斤左右,采摘价格每公斤20元,一年的毛收入有10万元左右。张生莲说,她承包的大棚一年收入不错,儿子在西宁买了房子,现在日子过得好,感觉特开心。
一走进种植户孟令孝的温室大棚,香气扑鼻,记者诧异之余,孟令孝自豪地说:“这香气是羊角蜜的特殊香味,羊角蜜可是冬天里的稀罕物,售卖价格一公斤60元。我这一棚瓜果一年收入至少10万元,我有8个棚,年收入近百万,每年给务工村民支付的工资就有30多万元。”
孟令孝的大棚内套种着羊角蜜、小西瓜、甜瓜等瓜果,两三名务工的村民提着塑料桶正在摘瓜。“因为富硒的优势,再加上绿色纯天然无污染,瓜果供不应求,今天有个客户打电话订了200公斤瓜,老客户价格稍微便宜些,一公斤50元,今天一万块钱到手了。”孟令孝高兴地说。
富硒全产业链现雏形
海东市平安区以“依托富硒资源,打造富硒品牌”战略为发展目标,区农科局于2011年开始在白沈沟流转富硒土地121.8公顷,投资7800万元分两期完成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园区建设,建成大棚550多栋。引进种植葡萄、油桃、西瓜、人参果、甜瓜、阳山水蜜桃、冬枣、羊角蜜等特色果蔬44.7公顷。园区果蔬总产量达5400吨,实现产值3974万元,纯收入1332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年务工增收上百万元。园区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为平安区现代富硒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和亮点。
小小硒元素,让河湟谷地的广袤田野找到了强劲的新动力。
守着这方“宝地”,白沈沟附近的村民们也加入到富硒农作物种植的行列中,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看到了“富硒”农产品的火热,也纷纷研究起种植技术,在种植传统油菜、小麦等作物的基础上,尝试新作物种植。
海东市平安区依托丰富富硒土壤资源,其“高原硒都”的品牌影响力正在扩大,“高原、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畜产品正在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目前,平安区从事富硒种养和生产加工的企业达24家,产品有5大类40余种,年产值达4.3亿元。
如今,富硒资源成了平安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开辟了农业转型升级的又一个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