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金花茶在野外的资源并不多见,但种类资源却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32个金花茶品种中有28个都在我国,并且95%以上的金花茶资源都分布于我国。为了延续这种稀缺资源,我国大力发展金花茶的人工培育,目前金花茶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可赏、可药、可食的特色产业之一,我们吃的金花茶便是人工栽培的。
叶片广受欢迎
金花茶叶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止痢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疮疡等问题。现代研究指出,金花茶叶片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水提物就能表现出良好的保健功能,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能,其中多糖、多酚及皂甙类物质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多糖:金花茶多糖是金花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活性成分,其占总固形物的40%以上,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甘露糖等组成。金花茶多糖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并改善机体的血糖调节作用,具有显着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多糖能够促进脂类物质的代谢,改善脂类代谢紊乱情况,起到一定的降血脂效果。并且在动物试验中,能显着提高小鼠的免疫机能,降低肝脏和脾脏指数,提高胸腺指数。
多酚:金花茶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三高、改善心血管等多种功能,是全能型的功能成分。目前的研究主要与金花茶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相关联,认为金花茶多酚也是降血糖的关键物质,能降低机体胰岛素抵抗作用,提升自身的血糖调节作用。
皂甙类物质:皂甙类物质是许多中药中的主要功能成分,金花茶皂甙则具有舒张血管、减慢心率、促进DNA和蛋白质及脂质的生物合成等作用,也可用于缓解疲劳、止渴生津、利咽止痛、解热镇痛等。
金花茶的叶片不仅是广西民间传统用药之一,而且也是可食用的保健物质,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金花茶的食用记载:"山茶嫩叶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晒作饮"。2010年,原卫生部将金花茶列为新资源食品,其叶片可应用于除孕妇及婴幼儿外的食品中,大大拓宽了金花茶的应用途径。目前金花茶代用茶、金花茶饮料、金花茶烘焙制品等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品。
花朵价值高食用受阻
金花茶的活性价值较观赏价值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研究指出,金花茶的花朵中除了含有多糖、氨基酸、矿物质与各种微量元素外,还含有丰富的黄酮、多酚及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且活性成分的含量要显着高于叶片,在保健价值上也要优于叶片。
金花茶的功能价值虽然较高,但其食用化之路却困难重重。金花茶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便以其极高的欣赏价值轰动世界。实际上,其潜在的食用价值一直被忽视。广西防城区是中国金花茶的最先发现地及分布中心,因此被防城港市确定为市花,中国唯一以保护植物名称命名的"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防城区。在当地的传统饮食中也有金花茶的出现,2013年广西发布的地方标准DB45/T909-2013防城金花茶中就明确将花卉列为其中一种。
然而,金花茶的花朵与灵芝的食用发展轨迹趋于一致,在严苛的监管审批程序下屡屡受挫。2013年海南省将食用历史悠久的灵芝和紫芝划入食品原料范畴,执行期为3年。随即向国家卫计委申请将灵芝(赤芝)和紫芝划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或者调整为普通食品,并提高了完备的毒理学验证报告,但2014年国家卫计委的复函还是否决了该建议,从而使灵芝从普通食品的范围彻底剔除。
金花茶"花茶"的处境同样如此。由于地方标准的局限,花茶很容易卷入合规性漩涡,不仅增加了相关企业的成本,而且打击了上游种植户的积极性。于是在2016年更新的地方标准DB45/T909-2016中已经将花茶移除,仅剩下金花茶叶茶,与2016年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DBS45/033-2016金花茶叶茶保持一致。
当下很多消费者对于金花茶有一定的误解,在各大销售平台上销售的金花茶也都是所谓的花朵,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花茶,其销售形势也也农产品为主。然而,可以商品化的叶茶资源却少有问津,这也折射出市场"供需"的失衡。随着花卉资源开发热度的不断高涨,金花茶花朵的原料之路或许并不会太远,新食品原料将成为其打破枷锁的有效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