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鲍鱼是连江最大的渔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鲍鱼养殖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然而,近年来,鲍鱼品种退化、病害频发,养殖成活率低,制约着福州鲍鱼养殖产业的发展。“现在一粒绿盘鲍苗在市场上可以卖2.5元至3元,还供不应求。“绿盘鲍育苗技术在连江取得突破,将优化福州鲍鱼养殖品种结构,改善苗种质量。名气渐长的绿盘鲍吸引了林则合等一批本地养殖户试养。近年来,连江县在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上发力,强化科技支撑,充分释放蓝色海洋新动能。
鲍鱼是连江最大的渔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去年,连江鲍鱼产量4.8万吨,约占全国的34%,产值达56亿元。据了解,连江渔业从业人员近20万,其中三分之一以上都与鲍鱼打交道。
鲍鱼养殖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如何摆脱品种退化、种苗繁育日渐萎缩的困境?当地企业和政府部门想出了不少切实有效的新点子。
创新育苗
化解品种退化危机
20世纪90年代,福州将日本长崎的盘鲍和中国北方的皱纹盘鲍进行杂交,在国内率先培育出杂交苗,这是国内目前鲍鱼养殖的主导品种。
然而,近年来,鲍鱼品种退化、病害频发,养殖成活率低,制约着福州鲍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当前,品种退化与种苗供应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市鲍鱼产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游小艇说,经过20多年的累代繁育,传统鲍鱼品种已逐渐退化,成活率仅三到五成,而且成长速度明显放缓,苗种改良势在必行。
“现在一粒绿盘鲍苗在市场上可以卖2.5元至3元,还供不应求。”最近,连江官坞海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林哲龙喜上眉梢。由国外绿鲍亲本与本土皱纹盘鲍杂交育种而成的绿盘鲍苗种备受市场青睐。目前,公司已经注册了“福鲍1号”品牌,掌握了绿盘鲍核心育苗技术。
市场好评的原因何在?近日,记者走进连江官坞海产公司鲍鱼原种保种场,约30立方米的养殖池一字排开,池内一个个特制的黑色塑料盆倒扣着。“里面就是我们培育的绿盘鲍苗,可别小瞧这些跟指甲盖差不多大的苗种,他们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周期短,出肉率也比传统鲍鱼高,个个都是‘宝’!”说话间,林哲龙麻利地提起其中一个塑料盆,指着四处乱窜的鲍苗说道。
“绿盘鲍育苗技术在连江取得突破,将优化福州鲍鱼养殖品种结构,改善苗种质量。”养殖池旁,为绿盘鲍测量的游小艇说。
多措并举
书写产业“大文章”
“去年11月,我们开始了绿盘鲍的育苗,并在今年4月下海养殖,半年不到,绿盘鲍已长至13头鲍,传统鲍鱼长这么大至少要1年。”林哲龙算过,若按两年算,一粒绿盘鲍一般可长到300克左右,而一粒传统鲍鱼只能长至100克左右。“两个品种市场价格差异巨大,一粒300克重的绿盘鲍价格可达120元以上。”
名气渐长的绿盘鲍吸引了林则合等一批本地养殖户试养。今年4月,老林以每粒3元的价格从官坞海产购买1万粒绿盘鲍苗,“长得特别快,现在就长到13头鲍,可以推向市场了。”
老林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1万粒传统鲍鱼,每粒进价0.25元,成活率不到一半,至少要养两年;1万粒绿盘鲍,每粒进价3元左右,成活率在95%以上,养一年就能面市。“早一年出售还能少花近70万元的饵料及人工费,很划算。”
记者了解到,2年内,官坞海产公司将为连江鲍鱼养殖业提供5000万粒到1亿粒的绿盘鲍苗种,替换部分传统鲍鱼品种,让福州鲍鱼产业实现质的提升。
近年来,连江县在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上发力,强化科技支撑,充分释放蓝色海洋新动能。多措并举、不遗余力推动鲍鱼产业转型升级就是其中一块重要内容。今年初,连江接连出台扶持措施,加快鲍鱼种业工程体系建设,鼓励本土企业发展鲍鱼种业产业,鼓励鲍鱼企业加工冻鲍出售,拓宽销售渠道,优化产业结构,确保鲍鱼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