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正值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绥滨县吉成村小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然而,马小晖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9年,他们进了一万袋菌包,由于管理没跟上,菌包染了病,全扔了,心疼得好一段时间缓不过来。“没来合作社之前,我们两口子就靠种地、打零工维持生活,还要供两个大学生,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说起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马小晖充满期待。在吉成村,一朵朵色泽鲜艳的“平菇伞”,成为马小晖和村民们的“致富伞”。
正值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绥滨县吉成村小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连片的平菇栽培大棚错落有致,棚内密密麻麻的菌棒整齐排列着,一朵朵肉嘟嘟的平菇钻出菌棒,模样喜人。
马小晖,一名退伍兵,2006年底转业复员后,他考察了绥滨县周边的蘑菇市场需求,向有经验的种植专家学习经验,便开始了自己的“菌类基地”创建。“我很看好这个市场,和媳妇商量妥了后拿出了全部积蓄投入进来,拼一把!”马小晖说。
然而,马小晖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时,我和媳妇每天凌晨就要坐着轮渡去富锦的早市上卖平菇,有时一跑就是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回忆起创业往事,马小晖充满了对妻子的愧疚。
2009年,他们进了一万袋菌包,由于管理没跟上,菌包染了病,全扔了,心疼得好一段时间缓不过来。但马小晖没有轻言放弃,坚持做下去。如今,合作社的平菇年产量已经达到四十万公斤,车间内可提供就业岗位20个。从最初的300平方米的棚子,发展到总占地面积几万平方米的平菇培育基地。14年间,马小晖不仅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帮助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
“没来合作社之前,我们两口子就靠种地、打零工维持生活,还要供两个大学生,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现在我俩吃住都在这,平时给蘑菇浇浇水、摘蘑菇,干点杂活儿,一年能挣4万多块,家里宽裕了不少”建档立卡户杜云凤说。
吉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旭说,目前小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已有贫困人口7人在扶贫车间务工,并与公司签了长期用工协议,年收入从6000元到20000元不等。
说起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马小晖充满期待。他说,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进一步开拓市场,并在打造品牌、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条。合作社注册了“小晖”牌商标,开始研发和加工鲜蘑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给乡亲们,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在吉成村,一朵朵色泽鲜艳的“平菇伞”,成为马小晖和村民们的“致富伞”。优质的食用菌,持续上涨的销量,让每一个加入合作社的乡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