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健康快讯 » 正文

贫困地区香菇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7  来源:农民日报
核心提示:香菇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栽培季节应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春栽品种应选择长菌龄菌丝相对耐高温的品种;秋栽花菇品种应选择短菌龄品种;中菌龄中温品种,既可春栽又可秋栽,建议根据生产实际选择。
  一、栽培季节

  春栽越夏中棚立体栽培模式,应在1月下旬至4月中旬接种,5月中旬前必须进棚上架以利于越夏。

  秋栽冬春花菇生产模式和秋季大棚保鲜香菇栽培模式,栽培适期选择依据是接种时当地的旬平均气温不超过26℃,中原地区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接种。

  冬春栽夏秋出香菇生产模式,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接种,在这一时间段,菌袋制作越早越好。

  二、品种选择

  香菇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栽培季节应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春栽品种应选择长菌龄菌丝相对耐高温的品种;秋栽花菇品种应选择短菌龄品种;中菌龄中温品种,既可春栽又可秋栽,建议根据生产实际选择。

  三、原料的选择

  香菇栽培主料以硬质阔叶树种粉碎的木屑为主。辅助原料有麦麸、玉米粉等,主要用于补充氮素营养。添加剂有石膏粉、石灰粉、硫酸镁等,以补充矿物质成份和改善培养料化学、物理状态。

  香菇栽培原料配方,木屑78%-83%,麸皮15%-20%,石膏、石灰各1%。具体配方选用,根据栽培模式及装袋时的温度适当调整,冬春季节制袋时,麸皮用量16%-20%,不添加石灰;秋季制袋时,麸皮用量15%-18%,添加石灰1%,添加石灰的目的是防止培养料变酸。

  四、制袋

  根据栽培模式选用塑料袋规格,出菇周期短的高温地区一般选用折径15-17厘米塑料袋,出菇周期长的冷凉地区一般选用折径17-18厘米塑料袋,袋厚0.6-0.7毫米。

  拌料前用2-3目的铁丝筛将木屑过筛,剔除小木片等硬物,以防刺破塑料袋。装袋速度要快,麸皮加入培养料后,从培养料拌好到开始灭菌,时间不超过6小时。装好的料袋要松紧适度,用手指按袋,袋面呈微凹状为妥。

  灭菌时要用压力式温度计量测灭菌层架中下部料袋温度。常压灭菌温度上升到100℃保持16-20小时;高压灭菌前,料袋上刺微孔并粘贴透气胶带,防止灭菌时胀袋,建筑装修用的纸胶带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灭菌温度上升到123℃时保持4小时。

  五、接种

  接种时要保持接种环境洁净,严格无菌操作。接种前,每立方米空间用4克-6克二氯异腈尿酸钠烟剂,对接种空间及料袋表面烟熏消毒,烟熏时间半小时以上。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时料袋温度应降到30℃以下,用适龄菌种接种。接种孔数及接种量与栽培模式有关,冬春季节接种,每袋3-4孔,接40克-50克菌种;早秋大袋栽培花菇,每袋6-9孔,接70克-100克菌种。

  六、发菌管理

  发菌期要严防袋温超过32℃,防湿控光,注意通风换气。发菌要求的适宜条件是,袋温20℃-30℃,最适温度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无光或暗光,加强通风换气。可通过变换菌袋摆放方式及摆放密度,结合通风换气调节发菌温度。

  发菌中后期,需对菌袋刺孔增氧。刺孔后,菌袋呼吸旺盛,袋温升高,为防刺孔后袋温超过30℃,可在气温较低时刺孔,对同一发菌棚内的菌棒刺孔,要分批进行。刺孔后摆稀菌袋,加强通风散热。规模化生产菌袋,常采用一次刺孔法,菌丝满袋后,用刺孔机械或直径约0.5厘米的工具对每袋刺孔60-80孔,深至袋心。也可采用两次刺孔法,第一次在菌丝圈菌丝完全相连后,用直径约0.3厘米粗的工具对每个菌穴已发菌部位刺6-8个孔,第二次刺孔同一次刺孔法。

  菌袋菌丝长满后,不同品种会出现多少不一的瘤状物,并同时进入转色阶段。转色要求的适宜温度是15℃-25℃,最适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辅以适当的通风和散射光刺激。转色过程中菌袋内常分泌出棕色汁液,一般情况下可从刺孔处蒸发,不用单独排出。转色深浅与转色条件及不同品种特性有关,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转色完成需要20天左右。

  七、出菇管理

  菌袋生理成熟后,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可从菌龄、色泽、气味、手感等方面判定菌袋成熟度。当栽培品种菌龄适宜,菌袋表面70%左右已转为茶褐色或棕红色,菌料有香菇的特有气味,手捏菌袋有弹性,个别菌袋有袋内菇时,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可进行出菇。

  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的温度10℃-30℃(因品种而异)、8℃-10℃温差(因品种而异,有的品种可恒温出菇)、空气相对湿度80%-95%,通风、散射光照、振动刺激下,连续4-6天,菌丝扭结并形成原基,进而发育形成菇蕾。

  菌袋含水量低于40%时,需及时补水,才能形成菇蕾。补水时间、补水数量直接影响出菇产量和质量。补水过多,菌丝呼吸受阻,易烂袋。补水方式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两种。第一次补水后菌袋重量可达到菌袋制作时的重量;以后补水量可控制在上茬菇出菇前菌袋重量的90%以内。

  不同栽培模式有不同的出菇管理办法。层架栽培的,以培育花菇为主;地面菌棒立摆栽培及覆土栽培的,以培育含水量低的“白面菇”为主,出菇阶段要围绕培育优质菇的目标进行管理。当菇蕾直径长至3厘米左右,在出菇温度范围内可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提高光照,以提高香菇质量。根据菇体颜色确定喷水次数和喷水量。

  八、采收

  采收前不宜喷水,以减少菇体含水量,提高菇品质量。鲜销香菇在菌膜微破、不开伞时采收,根据情况每天可多次采摘,采收时可即时进行分级,提高销售等级。干制香菇在菌膜已破,菇盖展开七至八成时采收。

  一茬菇采收后养菌7-10天,再补水催蕾,一般可出菇3-5茬。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