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植物生理学》在线发表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于恒秀团队在水稻中成功克隆的与DNA双链断裂修复有关的基因OsATM。该研究为进一步探析水稻育性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作者于恒秀介绍,DNA双链断裂是最严重的损伤形式,威胁到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ATM蛋白在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其与减数分裂同源重组的关系一直未获解析。
于恒秀团队发现,在Osdmc1 Osatm双突变体中,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但染色体之间仍然存在严重的粘连及大量染色体碎片。这表明,Osatm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异常不依赖于同源重组过程,OsATM可能在平行于同源重组的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中起作用。
在体细胞产生DNA双链断裂损伤后,损伤位点附近的组蛋白H2AX会迅速被ATM磷酸化(称为γ-H2AX),以启动损伤响应。进一步观察发现,在Osatm花粉母细胞中依然能观察到γ-H2AX信号,且信号点数目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水稻体细胞与生殖细胞H2AX的磷酸化可能存在机制上的差异。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4/pp.20.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