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忙季节,行走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高标准农田内,放眼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随风而起,空气中充满了沁人肺腑的麦香。5月26日,河南省大规模机收会战在这里拉开序幕,全省8550万亩小麦从南至北陆续开始收割。
机声轰鸣中,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于麦田之中,秸秆打捆机紧随其后,捆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秸秆块,规律地散落在田间,地头农人们忙碌接收着从联合收割机里倾泻而出的金黄麦粒,脸上充满了笑容。“今年小麦长得好,亩产超过了千斤。”流转了600亩地的西平县四新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书红抑制不住脸上的喜悦。
“总体来说,今年我们河南小麦还是个丰收年。”全国知名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介绍,“根据农情调度和卫星遥感监测,今年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表现在亩穗数普遍增加,穗粒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千粒重预计接近常年的水平,小麦产量有望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增加。”
为确保小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河南省提前谋划安排,全省累计组织投入农机410万台(套)以上、联合收割机18万台以上,保证农机投入总量。落实收割机加油每升降价0.1元的优惠政策,保证柴油充足供应。全省7000多家农机合作社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农机服务,提高机收组织化程度和作业效率。
“我们提前制定了农机跨区作业和应急抢收预案,加强机手培训和农机具检修,根据农机数量、收获进度,及时发布作业信息,引导农机合理流动,确保熟一块、收一块。”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介绍。
河南作为小麦生产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的1/4强,从2002年总产量300多亿斤,增加到2019年的740多亿斤,单产由每亩300多公斤增加到 430多公斤,连年实现丰收增产,真正肩负起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
“今年夏粮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如一高度重视、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的结果;是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结果;也是持续优化品质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业效益的结果。”针对丰收形势,申延平总结:“一靠政策,托市收购,农机、地力补贴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二靠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支撑,耕种收全部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三靠投入,已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四靠管理,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提高产量,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