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宋亮:疫情后国际经贸格局及乳品产业几个判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8  来源:中国网
核心提示: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疫情后国际经贸格局及乳品产业几个判断。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疫情后国际经贸格局及乳品产业几个判断。

  一、关于国际经济及贸易五个判断

  (一)是世界经济总体将经历两年低谷期。最近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多家权威机构预计疫情后世界经济将陷入衰退。按照投资时钟理论,世界经济萧条将持续很长。我们分析,一方面当前国际原油价格短期出现2002年来最低价格,但由于疫情、旱涝等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加之各国采取激进刺激经济方案,物价总体会快速上升;一方面,失业率急剧增加,消费需求明显下滑,居民购买能力下降;一方面,美元信用评级下降及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促使国际贸易量下降。乐观预计这一轮经济调整周期可能至少两年左右,2022年开始向好。目前中国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但内需下滑,海外投资受阻以及进出口萎缩都将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这些年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内需拉动,但就业形势严峻、物价上涨都将制约内需。我们分析,今年下半年国内通胀将进一步显现,生产及用工成本都要大幅上涨。

  (二)是国际货币长期贬值预期,不排除新一轮金融危机。欧美等国刺激经济超发货币及以美元为主债务体系陷入诚信危机,加之实体经济偿付能力弱化可能诱发新一轮金融危机。中国已经逐步放开汇率市场,同时出于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在货币政策将推行量化宽松,财政政策围绕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投入,比如5G网络建设、智能化生产、新型城市化,从短期来看,都将更大程度提升M0领域货币量,预计中国国内未来也面临极大通胀压力。

  (三)是经济衰退可能进一步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后,各国该如何应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增加,受舆论引导和政府转移矛盾影响,使得国际间贸易合作关系受到很大挑战,美国将会进一步向中国索取更多,从而引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果中美、中欧及其他关系之间能够有效达成协议,对疫情后世界经济衰退能够冷静处理,那么中美和中欧之间将迎来新发展的良好机会,有助于让世界经济尽快摆脱衰退。这个问题是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四)是疫情后世界经济“红利洼地”依然是中国市场。中国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备国家,生产再加工能力强,综合成本依然低,因此,经济复苏能力最强。另外,从全球有购买能力国家来看,中国消费市场依然是世界最大市场。传统欧美国家消费能力将进一步下降,而新型市场国家中,巴西、阿根廷、南非短期很难摆脱危机,西亚诸国、墨西哥及俄罗斯陷入美元贬值和原油价格波动带来风险,而印度将是此次疫情最大黑洞,对经济毁伤更大。

  (五)是受宏观经济影响,各国消费能力都在下降。中长期来看,我们分析,通胀及失业率增加等因素都将对消费造成极大伤害,各国消费能力将进一步降低。世界消费主要集中在两大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传统富裕国家,一个是新型市场国家。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型市场国家消费水平就一直停滞不前。此次疫情后,进一步加剧新型市场国家经济动荡,同时对于传统富裕国家也造成极大影响,从而抑制消费上行。对中国来说,消费高增长阶段暂时结束,一方面居民加大储蓄力度,而年轻人透支消费严重;一方面消费观念更加趋向务实,从消费规律看,中国在经历十年高速发展之后,消费增速将放缓,同时消费者开始从不理性缓慢转向理性。

  二、2020年行业几个判断

  (一)整体消费低迷 疫情后消费恢复性增长空间有限

  近些年,中国乳品消费总体进入大幅放缓阶段,各传统品类也到销售天花板,奶酪尽管消费增长明显,但体量仍然偏小。从龙头企业业绩增长看,主要来自高端化价格上行带来销售额增加和市场集中度提升带来的,挤占其他企业市场份额。从我们给出数据分析,龙头企业业绩增长约60%是来自挤占份额带来的。在此背景下,我们评估,2020年疫情出现让一季度总消费量迅速下降约40%以上,由于疫情造成人流购买和节日消费降低促使企业库存积压,3、4月份各大企业大面积促销。

  随着疫情结束,消费呈缓慢增长态势。但由于疫情后消费者储蓄意愿增强、就业形势严峻,低欲望群体增多等影响,消费总体在今明两年仍处于低谷期,而下半年消费恢复性增长不容乐观,预计恢复到2019同期八成左右。我们最近常听说“报复性”消费,但实际上一方面乳品作为快消品不具备“报复性”消费特征,另外从大环境上看,也难出现明显所谓“报复性”消费。

  另外消费高端化发展也从高速阶段转入低速阶段。这些年,我们观察发现:一是消费者从过去那种盲从消费心理开始趋于理性;二是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越来越容易,越来越透明;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开始接轨;四是一、二线消费观念与三、四线开始趋同。

  (二)生乳价格恐将高涨,短期生产成本会明显上升

  近两年由于奶牛存栏下降,生乳供应出现相对紧张,在此背景下,由于疫情期间造成生乳滞销,价格扭曲,必将会影响后期供应。7、8月份随着消费恢复性增长,我们分析,生乳供求紧张会表现明显,价格会呈大幅直线上涨,到10月份保守预计价格到4—5元/公斤左右,2021年4月份后,生乳价格又会大幅下降。

  另外受国际、国内各类自然灾害,推行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国内将出现较为明显通货膨胀。因此,企业短期成本上行不可避免,会进一步压缩当年企业利润增长。

  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当下是“存量竞争、战略相持”阶段,当收入增长越发困难时,如何降低成本成为可持续竞争核心,所以这个阶段是再次考验供应链体系时候。

  (三)低温巴氏奶格局将有大变化

  以往低温巴氏奶为主企业都是区域性,真正实现跨区域发展不多。然而近两年市场发生明显变化,一是大多巴氏奶企业都处于亏损和潜亏境地,难以坚持;二是市场新竞争对手涌现,除伊利和蒙牛外,海外进口也在加快,加之南方地区对生乳养殖环境要求更严,个别地方企业已经很少生产巴氏奶转向含乳饮料和酸奶,使用海外进口大包粉;三是巴氏奶没有全国性统一品牌,市场还是比较分散,意味着竞争力仍然偏弱。

  如果中美贸易向好发展,那么中国与美国贸易合作将极大推进进口低温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于中小巴氏企业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加重他们对未来悲观预期。

  而此次疫情对巴氏奶企业影响巨大,一季度亏损面加大,部分企业资金短缺,市场不振,大小企业两级分化愈发严重,大批中小巴氏企业退出意愿强烈,因此,围绕巴氏奶而展开的横向整合将是重点。

  跨区域性低温公司希望通过整合形成对龙头企业在这一领域竞争优势。但是目前龙头企业已经进入,而此时不加快这种整合,当龙头企业在巴氏领域形成气候,未来势必对以巴氏为主跨区域业形成巨大压力,也许对这些企业而言,这是最后一次绝好机会。

  低温领域在乳品产业算是一个制高点,疫情后巴氏领域低谷期将为龙头企业整合提供机会,不难想象,在龙头企业和跨区域巴氏企业之间围绕低温全面布局和整合的“军备竞赛”已经拉开序幕。

  (四)进口大趋势不会改变,进口量会持续增加

  疫情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存在巨大不确定风险。我们认为,由于全球产业分工已经形成,各国经济贸易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全球一体化格局尽管受到挑战,但不会因为美国而全面改变。对中国而言,将会继续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同东盟、欧盟等国家贸易往来。

  疫情造成一季度中国乳品进口量有所下降,而海外多个国家也出现严重倒奶现象。疫情后,各国都会加强生产自救,特别是那些农业出口为主国家将会更加重视对华贸易。抛开那些存在分歧国家,中国也将更加重视各国农产品进口,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所以从中长期看,无论成品还是原料,乳制品总体进口仍然保持好的增长态势。

  (五)企业加快向专业食品领域转型

  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围绕大健康,功能性食品将是大势所趋。但从技术储备到产品成熟,中国国产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还需十年磨一剑。

  当下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总量已经到顶,通过高端化提价发展也遭遇市场激烈且残酷竞争,企业不得不加快向专业食品领域挺进,寻找新的蓝海。而此次疫情极大提升消费者对功能食品购买力度,同时传统渠道商也在专业营养功能食品上收获颇丰,从而加快推进转型步伐。

  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传统食品领域今天及未来都将面临全球同质化,而专业食品,特别是针对中国人消费习惯、偏好和营养结构专业食品很少,这将是国内外所有企业都死盯着蓝海市场,过去两年里,国际食品巨头的雀巢和达能在中国市场相关领域都在紧锣密鼓进行着布局。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