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健康快讯 » 正文

玉米地里的守护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1  来源:中国科学报
核心提示:沈阳生态所农业中心保护性耕作特色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发展了以秸秆覆盖免耕为基础的保护性耕作成套技术,优化免耕播种施肥、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并在东北多地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示范和指导。
  4月初,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的农田里,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多台免耕播种机在进行玉米免耕播种施肥作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研究员张旭东、副研究员解宏图与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等人一边查看土壤墒情,一边商讨2020年的春耕工作。

  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占东北地区适宜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0%左右,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性耕作政策支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

  沈阳生态所农业中心保护性耕作特色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发展了以秸秆覆盖免耕为基础的保护性耕作成套技术,优化免耕播种施肥、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并在东北多地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示范和指导。

  好技术必须服务农民

  好技术必须走进农村,服务农民。这也是张旭东带领团队奔走在田间地头现场示范的初心。

  从2010年开始,张旭东、解宏图等科研人员纷纷走出实验室,每年用4个月时间,跑遍东北61个玉米种植带示范基地,行程近3000公里,一市一县地授课推广、示范答疑,如今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1500余万亩土地上成功应用。

  这些年来,沈阳生态所与相关科研和推广单位合作,总结了一套适合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农机配套体系。解宏图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团队已经起草相关技术规范,建立了辽宁省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网络,形成科研单位、农业部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示范推广模式,还参与研发免耕播种机及配套机具。”

  在辽宁,保护性耕作特色研究团队已建成6个核心示范区、20个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直接推广和辐射面积600余万亩,覆盖整个辽宁玉米种植区。前来参观的专家纷纷表示,目前辽宁陆续开始春耕,他们有信心为各地落实保护性耕作任务目标献计献策、保驾护航。

  秸秆还田可免耕

  没有了传统耕作秸秆清理、旋耕起垄,如今的保护性耕作的农田上,均匀覆盖着去年的玉米秸秆,这就是秸秆还田。

  张旭东向记者普及了秸秆覆盖免耕的四大好处:抗旱保墒,相当于增加40~50毫米降水,这在十年九春寒的辽宁极为宝贵;增加土壤养分,秸秆还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1%左右,还可增加氮磷钾等养分;保护环境和土壤,减少农田扬沙,减少土壤水蚀风蚀,避免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减肥增产,该技术可减少化肥使用20%~25%、人工投入30%,每公顷节约成本1000元以上,粮食稳定增产5%~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为主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保护生态、节本增效。”解宏图说。

  “当年就能收回成本”

  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军告诉《中国科学报》,2020年辽宁省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计划达到800万亩,其中昌图县要完成115万亩。

  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研发单位,沈阳生态所科研团队从2012年开始在昌图县亮中桥镇与盛铁雍合作进行全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示范,一举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比传统模式优势明显,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2012年没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前,秸秆处理对我们是一个大问题,不敢多包地。直到采用了沈阳生态所的新技术,有能力大规模包地,新技术出苗效果好,每亩成本降低100多元,产量也增加了。”盛铁雍告诉《中国科学报》,“我新买的4行免耕播种机,一季能作业3000亩,当年就能收回成本。”

  “有了技术支持,我们合作社也有了底气,购置多台免耕机具,在耕种的农田上全面采用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成为远近闻名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盛铁雍说。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