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主要生于白桦、银桦、榆树等树木的树皮下,其中以白桦树最为多见。桦褐孔菌的活性较强,据称其经过大约10~15年时间会把桦树的精髓吸收殆尽,使白桦树枯死,其菌核可在砍伐后的枯树干上存活6年之久。
早在16世纪,东欧、波兰、俄罗斯、芬兰等国就用桦褐孔菌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俄罗斯对于桦褐孔菌特别的钟爱,认为是"上帝赐予苦难人类的一种神秘礼物",在桦褐孔菌集中的地区,人们的患癌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1955年莫斯科医院将桦褐孔菌列为抗癌物质。日本研究人员称桦褐孔菌为"万能药";美国将桦褐孔菌列为"特殊的天然物质"。
我国对于药用真菌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真菌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可作为药用的真菌有近500种,但我国药用真菌中并没有桦褐孔菌的记载,这与桦褐孔菌生长环境较为特殊有极大的关系。
现代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主要含有羊毛留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多糖类、黑色素类、木质素类、叶酸衍生物、芳香物质、鞘氨脂类似物、甘露醇、生物碱、栓菌酸、类固醇、单宁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羊毛留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木质素以及多糖类是主要的活性成分。
抗癌功能
桦褐孔菌在防癌、抗癌方面的作用是其广受欢迎的根本所在。研究指出,桦褐孔菌提取物能够抑制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抑制癌症的作用。桦褐孔菌多糖还能抑制细胞周期,激活过氧化氢酶活性,通过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作用实现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指出,桦褐孔菌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并能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复发。
增强免疫
桦褐孔菌含有三萜类、木质素类、多糖等多种抗氧化成分,能够提升机体的抗氧化水平,降低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此外,桦褐孔菌还具有调节内源性酶系的作用,能降低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对于体内抗氧化水平的提升具有双重作用。
降"三高"
研究指出,桦褐孔菌多糖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作用,桦褐孔菌提取物的降血糖时间可持续48小时。并且桦褐孔菌中的栓菌酸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有效。桦褐孔菌还能降低小鼠的总胆固醇和总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SOD的活性,具有显着的降脂作用。另外,桦褐孔菌中的三萜类、类固醇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压、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此外,有研究指出桦褐孔菌还有防止艾滋病、抗炎杀菌、防过敏等多种作用,但目前来说,国际上对桦褐孔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我国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与中医的结合更加缺乏系统应用,加大对桦褐孔菌的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范围逐步扩大
在食用方面,芬兰、俄罗斯、日本等地已经有成熟的应用,其中以茶饮形式最为常见。近些年,随着真菌物质热度的提升,国际上对桦褐孔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我国虽然缺乏对桦褐孔菌的药用记载,但食用却有悠久的历史,在吉林、黑龙江等地是一种具有传统饮食习惯的真菌。
作为一种可食用真菌,桦褐孔菌的工业应用形式也很丰富,如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
桦褐孔菌作为一种地方性特色产品,其政策规范较为缺乏,生产企业主要位于产地地区,也因此造成了市场上巨大的"空白区",许多企业想做而不能做。从市场需求来看,桦褐孔菌的市场热度还是很高的,产地之外的企业呼声很高。然而从整个市场层面来看,桦褐孔菌既不在《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规定的目录中,也不在《SB/T10029-2012新鲜蔬菜分类与代码》目录中,所以除了产地之外生产的可能性很低。产地能够生产的原因在于,桦褐孔菌的生产是以当地的饮食习惯为基础,当地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企标备案,但仍然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对于地方经济的刺激显然是乏力的。
2019年12月,吉林省卫健委公布了《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桦褐孔菌》的征求意见稿,为桦褐孔菌的食品应用进行规范指导。虽然地方标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为其他地区的产品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产品市场的开拓,也规避了因标准不一致而产生的无谓的司法诉讼。另外,统一标准的制定还能刺激企业进驻的信心,增强产地代加工产业的活力,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