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9年全区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内蒙古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发现和查处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抽检检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报告显示,2019年全区共对34大类80123批次食品进行了抽检监测(不含盟市、旗县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其中,监督抽检78668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608批次,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97.96%;风险监测样品9825批次,发现问题样品129批次,问题样品发现率为1.31%。
生产环节抽检监测对象为内蒙古自治区内生产企业的产品(部分样品为原料、半成品和待检区产品)。监督抽检样品8162批次,不合格样品189批次,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97.68%;风险监测样品970批次,发现问题样品10批次,问题样品发现率为1.03%。
流通环节抽检监测对象多为内蒙古自治区确认的重点企业在流通环节销售的食品,以及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样品56627批次,不合格样品842批次,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98.51%;风险监测样品7824批次,发现问题样品114批次,问题样品发现率为1.46%。监管部门表示,抽样场所主要为大众消费量较高的场所,抽检不合格样品原因一是贮藏不当所造成,二是生产环节带入,比如因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导致调味料中金属污染物不合格等。
餐饮环节抽检监测对象为校园周边餐馆、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购进原料及自制发酵面制品等。监督抽检样品13879批次,不合格样品577批次,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95.84%;风险监测样品1031批次,发现问题样品5批次,问题样品发现率为0.48%。
全区12个盟市行政区域内,通辽市(12278批次)、赤峰市(11157批次)、包头市(10049批次)、呼和浩特市(8243批次)、呼伦贝尔市(7480批次)抽检量较大。监督抽检食品不合格率较高的盟市有赤峰市(3.54%)、兴安盟(2.51%)、巴彦淖尔市(2.36%)、锡林郭勒盟(2.22%)、呼和浩特市(2.15%)、乌兰察布市(2.05%)。
在抽检的34类食品中,抽检监测大众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共7006批次,占总抽样量的8.74%,监督抽检样品6857批次,不合格53批次,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99.23%。抽检监测内蒙古特色产品——肉制品和乳制品共10800批次,占总抽样量的13.48%,其中肉制品监督抽检样品7609批次,不合格样品58批次,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99.24%,风险监测样品1928批次,发现问题样品5批次,问题发现率为0.26%;乳制品监督抽检样品3096批次,不合格样品5批次,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99.84%,风险监测样品297批次,发现问题样品2批次,问题发现率为0.67%。
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较低的食品主要有:其他食品(餐饮具、食盐)、淀粉及淀粉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餐饮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蜂产品,监督抽检样品不合格率分别为25.00%、13.72%、12.17%、5.08%、3.60%、3.06%、2.49%、2.32%。
2019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涉及24种业态。不合格样品所占比例较高的场所是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及托幼食堂、小型餐馆、菜市场、机关食堂、网购、小吃店、特大型餐馆等,不合格率分别为9.96%、6.32%、4.58%、4.35%、4.35%、4.35%、4.08%、4.01%。
监管部门表示,从食品检验项目看,不合格率较高的项目主要是:其他污染物不符合规定,如餐饮食品中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微生物,如餐饮食品和肉制品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重金属,淀粉及淀粉制品中的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品质指标,如酒类酒精度不合格,以及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和工业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超标等。
监管部门指出,下一步抽检监测工作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抽检科学统筹,针对本年度抽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抽检样本量不足以及不合格率较高的品种、业态、区域加大抽检力度;二是做好对不合格(问题)食品的核查处置,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公布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公示体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四是针对食品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做好与相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风险研判和信息交流,有效控制风险,消除消费者的心理恐慌,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