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约有160万人患有无法治愈的炎症性肠病(IBD),例如每年诊断出7万例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新病例。肠腔(粘膜)内衬的细胞层炎性病变不断复发,使IBD患者承受疼痛、极度不适等诸多病症。当IBD发作加剧时,抗炎药可缓解急性炎症,抗生素可对抗局部感染,但抗炎药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抗生素会破坏身体功能依赖的微生物组有益成分。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种直接从肠腔内部治疗发炎病变伤口以加快愈合减少用药的方法。
由尼尔·乔希(Neel Joshi)带领的哈佛大学韦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研究团队现在开发了一种活性材料疗法,使用基因工程化的E.coli Nissle肠道细菌菌株作为局部作用益生菌。 经过改造的细菌产生了纳米纤维网络,该网络直接与粘液结合,像补丁一样填充发炎区域,保护其免受肠道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基于益生菌的疗法保护了小鼠免受化学剂引发的结肠炎影响并促进了粘膜愈合。该研究的难点和关键突破为:一是活性材料须与粘液牢固附着;二是活性材料须经受胃和小肠苛刻的PH值和消化条件。
该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院、哈佛大学韦斯生物工程启发研究所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