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技术标准体系》地方标准近日正式发布,该标准是目前国内葡萄酒领域首个针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而建立的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标志保护方面首个技术标准体系。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产区之一,目前产区已建成酒庄87家,年综合产值230亿元,是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2003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批准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保护区总面积11.3万公顷。2011年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区总面积增加到20万公顷。
宁夏从2004年起,先后出台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并陆续制定苗木、栽培、水肥等少量几项地方标准,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发挥技术标准支撑作用方面还存在缺乏系统性、配套性,标准滞后等问题。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支撑作用和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2016年,由宁夏标准化院牵头,宁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宁夏贺兰山东麓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单位参加起草《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技术标准体系》地方标准。标准起草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大量葡萄与葡萄酒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外省地方标准及宁夏地方标准等资料,收集了部分OIV(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相关资料;开展了国内主要产区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的指标比对、种植标准比对及农药使用标准比对等工作;起草组多次深入酒庄实地调研,并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开展了产区酿造工艺专项调研,上述工作为标准的起草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为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起草组针对国家和宁夏重点研究和应用推广项目,提出了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将发布的标准纳入体系。
据宁夏标准化院工程师穆彩霞介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技术标准体系》一共纳入标准116项。其中,国家标准35项,行业标准37项,地方标准44项。主要涵盖基地建设、种植、酿造、产品、检测等七大环节,体系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宁夏葡萄产业的发展技术水平。适用于产区的标准几乎全部覆盖,具有明显优势,基本满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标准化需求,从而提升宁夏葡萄酒产业标准化水平,促进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一级巡视员胡鑫德强调,企业作为标准体系实施的主体,要在标准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和技术管理优势,进行消化吸收和标准再创造,建立特色鲜明凸显个性的企业标准体系,以此指导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加工,从技术层面支撑企业个性化的产品,形成自身产品的独特品质和品牌优势。企业之间也可基于共同的品牌认知,加大区域品牌培育力度,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