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一场“大米选秀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战”,10多个新品种大米在专业尺子下比拼起了“食味品质”。最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培育的“宁粳8号”大米,在香味、光洁度、柔软性、弹性、黏性、冷饭柔软性等多个指标的严格筛选中,综合排名第一,拔得了头筹。
这颗米界新星可谓集万千优点于一身。南京农业大学水稻遗传与种质创新团队副研究员刘世家介绍,该品种抗纹枯病、中抗条纹叶枯病、中感白叶枯,特别是携带多个抗稻瘟病基因,是江苏省2019年前审定唯一达到中抗稻瘟病的软米品种。其在种植过程中能很好地控氮控肥,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能减少一半,是真正的绿色优质大米。
好吃是“宁粳8号”的亮点,好吃的“密码”到底在哪儿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团队教授江玲介绍,一是胶稠度高,含量能达93毫米,一般大米只有70~80毫米左右,因此,吃起来会感觉特别Q弹、有嚼劲儿;二是口感软,这是由大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决定的,“宁粳8号”的直链淀粉含量为10%左右,弹性好,冷了也不会“回生”;三是该稻米吃起来不仅软,还有韧性,甚至可以做炒饭,这是一般软米品种达不到的。
2016年,“宁粳8号”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品种的经营权独家转让给了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蒋红云用“好种、好吃、好卖,环境友好”评价“宁粳8号”。
蒋红云告诉《中国科学报》,该品种的平均亩产能达到600公斤以上,丰产田块能超过700公斤,比一般的优质稻米要高出100~150公斤每亩。特别是出米率达72%以上,一般稻米不超过70%。“别小看了这2%,”蒋红云介绍,“100斤稻子就多出了2斤多米,这对于目前50多万亩的推广面积来说,是个可观的增量。”
3年来,“宁粳8号”的累计推广面积150万亩,2020年预计推广面积将突破100万亩。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团队负责人万建民介绍,20多年来,团队一直聚焦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针对高产、优质、抗性的综合目标,寻找关键基因、挖掘优质资源。近年来,团队根据不同人群的稻米食用需求,培育出了糖尿病人能够食用的低谷蛋白品种、有益于高血压患者食用的巨大胚品种,以及适于肥胖人群、糖尿病人食用的高抗性淀粉品种,使得中国大米逐渐步入“分众化”的消费时代,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民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