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发力”引黄灌区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引黄灌区91处,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177.9万亩,灌区内农作物亩均用水量普遍下降80立方米/亩左右,年新增节水能力7.54亿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亿公斤。
山东是中国人口、农业大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德州市是山东农业大市,中国重要粮棉生产基地。黄河水是解决该市水资源紧缺的唯一客水资源。记者22日跟随“2019中央及行业媒体黄河行”媒体团来到山东省德州市,实地探访该市潘庄灌区、李家岸灌区两大引黄灌区建设。
“潘庄灌区、李家岸灌区是德州市引黄供水的两条生命线。”据德州市李家岸灌区运行维护发展中心主任王利民介绍,潘庄灌区承担着向该市西部8个县(市、区)、14座水库供水的任务;李家岸灌区向东部6个县(市、区)、5座水库供水。两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822万亩,占德州耕地总面积的95%。
据资料显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灌以来,上述两大灌区年均引水15亿立方米,使德州一举摘掉缺水少粮的“帽子”,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劲水源支撑。
德州市水利局引黄灌溉管理办公室原主任刘福春表示,当前,该市在持续推进引黄灌溉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节水改造,引水、闸门信息化控制,水利文化景观等建设,加快打造中国现代化示范灌区。
德州市是山东引黄灌溉区建设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此外还有聊城、滨州等地市也在不断推进灌溉区建设。据统计,目前,山东灌溉面积达874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0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958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06,高于全国0.53的平均水平,初步形成了从骨干渠道到田间,从宏观到微观的立体化、系统化节水灌溉工程格局。
据山东省调水运行维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长军介绍,在坚持“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发展思路指引下,山东以节水灌溉为基本出发点,为骨干渠道增设配套设施,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并在各级渠道上增设计量设施,建立水情自动化测控系统,节水灌溉成效显著。同时实施好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最大限度提升黄河水利用效率。
刘长军透露,山东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安排时,优先考虑沿黄地区,2009年至2018年,引黄灌区覆盖的35个县累计实施了10批118个县次项目,总投资84.88亿元人民币,项目数量资金投入均超过山东全省的1/3,累计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599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49万亩。
作为山东主要的客水资源,引黄供水量达到了该省总供水量的30%以上,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山东黄河河务局办公室主任尹学辉说,截至2018年底,山东境内修建的63座引黄涵闸设计引水流量达到2499立方米每秒,58处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032万亩,全省16市中,引黄供水范围已达13个市的近百个县(市、区)。
根据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相关方案,山东在连年来水偏枯的情况下,近20年年均引黄用水68.27亿立方米。尹学辉表示,目前,引黄供水已由单纯的农业灌溉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多用途供水,供水范围不断扩大,还通过水源替换、生态补水等措施,打造出了大批城市生态品牌。
黄河由菏泽东明县流入山东省,流经9市、26个县(市、区),在东营垦利区注入渤海,河道长628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滩区面积1670平方公里,耕地182万亩,居住60余万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