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原奶产业告别四年苦日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5  来源:第一财经
核心提示:随着对奶源的重视,乳业上下游企业利益连接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也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原奶产业成本高、容易受到冲击的解决方案之一。
  从2014年开始的原奶产业大调整终于在2019年画上了句号。随着奶价的上涨,原奶企业陆续摆脱了巨亏的局面,重新进入盈利阶段。但对于原奶行业而言,国内原奶成本高、容易受到进口冲击的问题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行业内部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随着对奶源的重视,乳业上下游企业利益连接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也被认为是解决中国原奶产业成本高、容易受到冲击的解决方案之一。

  原奶行业大调整终结

  随着2019年奶价的逐步回稳,洛阳市华丰奶牛养殖场的郭大姐终于松了口气,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地伊利等大乳企的收购价格已经超过了4元/公斤,不断上涨的奶价让养牛重新开始赚钱。

  根据国家农村农业部最新统计,十月第一周国内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7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5%,同比上涨7.8%。从统计数据上看,这也创下了2014年奶价大跌以来反弹的新高。

  而这一系列变化也体现在原奶企业的业绩上。2019年半年报,国内主要的原奶企业现代牧业、原生态牧业等都实现扭亏。其中,现代牧业上半年实现盈利1.25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其亏损3年后首度实现扭亏。原生态牧业也从去年亏损5334.2万元,转为盈利3384.4万元。

  在现代牧业董事长高丽娜看来,目前国内的原奶行业已经走出低谷,进入2~3年的上行周期。

  随着行业的反转,养殖场补栏的热情再度高涨,从2018年底,奶牛进口再度升温,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1~7月份进口种牛39288头,同比增幅88.1%,其中澳大利亚,占总进口的74%,新西兰占26%,奶牛占总进口的77%。

  另一方面,由于此前长期的下行周期和环保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让中小养殖户大面积退出,导致国内奶牛存栏数下滑而带来奶源短缺,新建牧场再度开始升温。

  据云南省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华明介绍,云南在建和即将建设的牧场有二十几个,预计增加存栏超过1万头。而据河北省奶业协会的消息,随着奶价上涨,河北省内投建牧场的热情再度兴起,君乐宝乳业在河北邢台正在新建4个新的万头牧场。

  原奶产业先天不足仍存

  尽管扭亏为盈,但谈及那一轮调整,高丽娜依然记忆犹新。

  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时奶价不断下跌,从4.04元/公斤下滑至3.59元/公斤,现代牧业不得不加快奶牛的淘汰速度控制产能。但由于国内原奶和国际奶粉价格严重倒挂,导致现代牧业的一部分鲜奶销售困难,不得已一部分只能喷成奶粉低价销售,另一部分只能做成液奶产品,进入市场销售,这都造成了损失。

  在高丽娜看来,上一轮大调整的原因其实是一场连锁反应。一是,2008年之后,受到重创的国内奶牛养殖业并未恢复,产能不足;二是2013年世界最大的乳原料生产商恒天然遭遇乌龙事件,大包粉出口暂停,导致国内市场大包粉库存不足,两者叠加导致市场供应不足,奶价大幅上涨。

  对于这一轮调整的根源,固然有特殊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但在多位受访者看来,行业周期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国内原奶成本较高,与成本较低的国外奶源竞争中不占优势。

  据了解,国内大型牧场的原奶生产成本在3.4~3.5元/公斤,而欧洲的原奶成本在2.2~2.6元/公斤,新西兰的则更低。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原奶成本高一方面是由于土地成本较高,国外牧场大多是自有土地,国内需要租用土地;另一方面国内采用工业圈养,饲料中苜蓿等依赖进口,而国外多是家庭式牧场,采取放牧的方式,成本更低。正常情况下,进口大包粉是国内奶源的合理补充,但一旦价格差距过大,就会对国内原奶形成取代。

  国家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也指出,目前国内的规模化牧场的整体成本和效率已经控制得不错,但总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上下游连接机制仍待探索

  在业内看来,养牛人要想真正获得话语权不能只靠周期性。中国养殖成本高是历史问题,单靠提升养殖效率短期内无法和国外看齐,如何探索一种合理的上下游连接机制变得越发重要。

  在业内看来,考虑到国内乳业产业的利润分配主要集中在下游加工领域,因此乳业上下游共享利益,实现一体化或是原奶产业的出路所在。但在此前,由于牧业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且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下游加工企业更愿意向上游养殖业采购原奶,而不是建立利益连接。

  在2018到2019年,这一局面发生了改变,在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下,鲜奶制作的高端乳品更受到市场追捧,从控制优质奶源的角度出发,国内下游乳企开始和上游的原奶企业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2018年初,蒙牛完成了对现代牧业的收购,彻底掌控了现代牧业的奶源,当年底,蒙牛又通过收购下游公司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圣牧(01432.HK)的掌控,后者也是国内最大的有机原奶供应商。

  2019年国内奶源整合还在提速,7月11日,伊利通过内蒙古优然牧业,又以22.78亿元现金收购赛科星58.36%的股权。

  2019年7月18日,新乳业(002946.SZ)发布公告,宣布入股现代牧业9.28%,以获取现代牧业的原奶资源。10月10日,骏华农牧发布公告称蒙牛拟以债转股或参股等形式收购骏华农牧股份。

  记者注意到,下游乳企和被收购的原奶企业结算多以成本定价法,并留出了合理的利润空间,这对于原奶企业而言,也大大减少了亏损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牧业等均为上市公司,下游乳企整合其难度较小,但对于大多数中小规模化养殖场来说,其规模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奶价有较大波动对其影响则更明显。

  在业内看来,雀巢在双城与中小规模牧场合作模式或值得借鉴。

  目前雀巢在双城地区合作120多个牧场,每天收购牛奶500吨左右,如果按照产能换算,平均到各牧场约200头。雀巢中国鲜奶收购及农业服务部总监诸葛耀介绍,虽然合作的奶农规模各有不同,但近2~3年,双城地区雀巢合作牧场的平均存栏数都实现了翻倍。

  这在过去2-3年奶业大调整期并不容易。

  据了解,雀巢采取的模式并没有通过股权等合作方式绑定奶农,而采用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奶农扩大规模、提升效率。据了解,2010年之后,雀巢多次对奶农进行大额设备补贴,并且淡旺季稳定收奶,帮助一批奶农从奶站奶户转为规模化养殖的牧场主,并在2014年投资建设了奶牛养殖培训中心(下称DFI),培训总人数超过1万名。

  宋亮告诉记者,国内的乳业养殖相对落后,除了工厂与当地奶源形成协同发展之外,雀巢技术改造和培训对当地的原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这也值得国内乳企效仿。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