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通过电商推动农产品上行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抓手,但当下还有很多农产品在电商销售途中遭遇“三无”困境,针对这些痛点,近日京东生鲜发布了专项解决方案“超级省”计划。
近年来,很多农产区通过借力电商平台实现销售倍增,不仅有效解决了脱贫问题,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2019年,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仅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就达到2824.7亿元,远超2018全年。这有力表明,电商在推动农产品上行和农村脱贫方面效力显著。
“三无”问题让农产品上行道阻且长
不过,虽然一部分农产品主产区通过电商实现了发展增速,但还要大部分农产区因“三无”问题,即无规模、无标准、无品牌,而在通过电商实现销售上行的路上阻碍重重。
首先来看“无规模”。就目前农业发展现状来看,除了中东部地区,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区处在偏远地区,不仅规模小、分散,而且尚未形成欧美式的标准化、专业化、集中式的农业体系。尤其是在边远地区,农业生产还保持着人力为主的方式,农业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也多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新型技术掌握不够的农人,新型专业农民在农业从业者队伍中占比甚微。
没有产业规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难题是,农产品产量小、标准不统一、品质不稳定。这导致农业生产不具有规模效益,成本难以摊薄,也难以形成品牌。举例来说,现代化的养殖场,可以通过智能或自动化管理设施,实现一个人养百万只鸡的规模,不仅成本低,而且品质好,产品竞争力从价格、品牌、质量多维度超过分散式的小规模生产。
其次再来看“无标准”。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管理不专业,这进一步导致产区的农产品缺乏标准,即产品规格、口感、食品安全等没有标准体系,使得消费者不同批次、从不同渠道买到的产品,差别很大。消费者可能这一次买的产品口感好很好,下次可能就买到“酸坏烂”。
在销售层面,非标准化产品难以进入电商渠道销售,需要依赖传统渠道进行分销,农产品从农田到消费者餐桌,需要经历农民、经销商、大型批发商、商超或便利店,再到消费的层层转手,每一层都会推高价格,也进一步压低农民收入。
最后再来看“无品牌”。品牌的形成,需要长期稳定品质去建立口碑,进而形成品牌积淀。但由于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产品,缺乏标准体系来保证品质,使农产品面临着无品牌的境地。即使在部分农产品优生区,也仅仅是拥有地理标志这类地方公共品牌,而难以形成市场认可、差异化的商业品牌。因为缺乏品牌识别度,这类农产品在市场中难以形成品牌溢价,致使农民增收困难。
图:“超级省”首站落地山东
“超级省”计划携手山东破除“三无”
针对我国多数农产区“三无”困境,日前,京东生鲜发布了专项解决方案“超级省”计划,并落地山东联合打造首个样板。借助这一计划,京东生鲜将通过与生鲜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省份进行深度合作,从改变“三无”状况入手,并联手政府、农企、农户建立农产品上行生态圈,打造“科技+产地IP+全渠道”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发展范本,为农产品上行和农民增收助力。
图:京东植物工厂培育水培蔬菜
在推动山东省农产区规模化发展方面,京东生鲜将联合山东省商务厅、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依托京东水培蔬菜、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以及丰富的数字营销资源和供应体系,共同为山东省打造20个农产品产业带,包括烟台苹果和樱桃、黄河口大闸蟹、威海海参、乳山生蚝、寿光蔬菜等,并最终实现年15亿的销售目标,把山东打造成农产品上行超级大省。通过“超级省”计划的助力作用,在今年京东11.11期间,近期正处上市期的山东苹果、乳山生蚝、鲁参、沾化冬枣等生鲜农产品便持续升温,销量急剧增加。其中,山东生蚝和冬枣两个重点单品,在11月1日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了430%和340%,“超级省”计划在推动山东省内农产上行方面的成效十分显著。
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联合政府和农业行业协会,共同制定农产品标准体系。京东生鲜在产品标准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曾先后发布阿克苏苹果标准、肉丸标准等。举例来说,今年年初京东生鲜就联合陕西省果业协会、陕西猕猴桃协会共同发布了猕猴桃行业标准,涉及采收标准、产品等级质量认定、包装规范、特定用语规范等各方面。这套标准根据猕猴桃的果面情况、果径大小等指标,将陕西猕猴分为了特级、一级、二级、三类。
图:猕猴桃标准体系
通过细致入微的产品标题体系,不仅可以为农产品牌化发展打下基础,改变农产品“无品牌”的痛点,也可以让消费者更愿意为品质和品牌买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可以看出,“超级省”计划深刻理解了我国农产品销售环节中的痛点和难点,凭借自身的资源京东生鲜也为这些困境提出了切中要害的解决方案。可以预见,接下来随着“超级省”计划在全国各省区推广开来,阻碍农产品销售的三座大山将一一破除,为农民致富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