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有机农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有机农业面积达302万公顷,中国有机食品零售额达600亿元,据专家估计实现产能释放仅为12%左右,未来产能进一步释放空间巨大。而有机种养殖技术和市场销售成为制约当前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在11月1—2日于天津市举办的首届中国生态有机产业创新峰会上,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有机产品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抱团发展将是必然趋势。搭建技术平台非常必要,集成与转化前沿科技成果,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在当前的有机市场转换期,需要创造新的业态和新的营销模式,实现盈利,保证有机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此次会议由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以有机3.0时代的创新驱动为主题,吸引了有机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有机从业者等200多人围绕如何突破这两大瓶颈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现代有机产业联盟主席戴焕忠和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出席峰会并致辞。
新技术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
记者见到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兴全时,他正发愁当地有机水稻的产量。据了解,大顺乡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当地农民从事有机水稻种植面积3000亩,但亩产仅300多公斤,农民增收困难,想找专家指导提高产量。在此次峰会上,有机农业生物技术专家朱安妮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了指导。朱安妮从土壤改良、选种、拌种,并到作物不同生长期如何施有机肥和生物氮肥及矿物肥给予详细讲解。并计划2020年让当地有机水稻产量提升到450公斤,2021年提升到500公斤以上,这让李兴全喜笑颜开。同时还解答了李兴全提出的涪陵地区榨菜出现大面积的根腐病严重问题,朱安妮讲了病因并提出可用微生物药来防治。
据了解,像李兴全一样对有机农业技术有需求的人占此次峰会的大半。甚至有来自河北的小农场主和农民向记者表示,如今是在闭着眼做有机,渴望学习和了解有机农业技术。
亚洲有机国际联盟主席周泽江介绍,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机农业面积达7000万公顷,中国有机农业面积达302万公顷位居第三,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已达7000亿元,中国有机食品零售额达到600亿元位居全球第四,中国有机食品人均消费43元。全球有机生产者总计有290万,中国有机生产者约20万。他认为,自迈入有机3.0时代后,有机农业迎来质与量的同步发展时期,对技术创新和市场销售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成为目前制约有机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他倡导搭建产业链技术平台,推广普及型技术,让农民用得起、用得了、用得住。
朱安妮强调,有机农业应是传统农业、创新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她认为,有机农业产量的技术瓶颈在于对作物的氮的补充,这也是常规农业技术产量的痛点,而对于氮的补充在于生物固氮技术。
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罗发洪进一步认为,补氮问题,还要更关注氮效能的问题,即如何精准有效地补氮。他举例说,以前做畜禽饲料配方,是以蛋白原料的粗蛋白作为重要的营养指标,在实际中发现跟动物实际的消化利用情况有很大差距,所以现在更精准有效的饲料配方,是以真蛋白,即可消化利用的蛋白(氨基酸)作为重要的饲料配方指标。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提出,应从作物健康管理实现有害生物综合控制的理论思想,其核心是良种、良法、良药。
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室主任李俊强调,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还要尽可能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同时,分享了生态有机农业的核心技术组合,以及生物肥料通过多种互作方式实现生物肥料的6种功能等。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潘灿平作了《纳米硒植物健康激活机制与有机生态农业应用示范》报告中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农药、化肥对作物品质影响大多数是负面的,特别是多次的反复化学刺激引起的植物防御反应。TRIO海外创业团队创始人田儒分享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土壤实时监测一体化解决方案。
面对今年的猪瘟,来自吉林世杰农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凤分享的发酵床养猪技术让人眼前一亮,将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完美融合,该技术利用发酵床中的有益菌可快速繁殖建立菌群优势,可以抑制和消灭多种虫卵与病原微生物;同时利用玉米秸秆等建立适合猪生物习性的垫料;实现猪舍小环境的生态循环,达到低碳、无污染、零排放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既提升了猪肉的品质,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有机农业技术分散,新技术新产品未能有效的推广应用,导致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为了集成有机产业新技术,有效指导有机从业者生产实践,北京现代有机产业联盟牵头成立中国有机种植与养殖手册编委会,搭建多方合作的公共技术平台,形成创新链,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新业态新的营销模式让产能释放可期
来自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王母渡镇的赣州顺华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韩玉春种植了2000亩左右的有机脐橙今年喜获丰收,再过十多天就要上市了,想多找几条销售渠道。像韩玉春一样来找销售渠道的有机农产品企业也不在少数。
而另一位来自浙江杭州的浙江同心妇幼产品发展有限共识的供应链总监陈杭向记者表示,他们公司是做母婴产品,以前采购的有机食品都是进口自国外。此行目的是想了解和采购一批国内的有机食品,但苦于自己对有机种植技术的不了解,面对着来此参展的大大小小有机企业,不知如何选择。
对于有机产品的产销问题,罗发洪认为,按照2017年中国有机农地300多万公顷,每亩耕地平均每年产能2000斤,每斤5元算,则至少4500亿元,而实际上2017年中国有机食品销售额仅为600亿元,仅释放了12%左右产能。他认为,导致这种产销矛盾的更深原因是,生产过程不透明,上下游信任关系打通难等;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凸显有机产品价格偏高;新技术性产品推广不力,导致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以家庭式作坊事生产为主。
陈杭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目前国内的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的不透明,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造成消费者对国内有机食品缺乏消费信心,像他一样对有机产品有需求的人只能购买进口有机食品,这也促使他自己做起了进口有机食品贸易。
罗发洪认为,应该从市场教育、目标客户和生产体系等三点突破建立技术融合、市场整合和资金聚合的有机生态系统。同时认为,有机农业将与现代化学农业平行发展,市场占有比例应三七开,有机产品要向市民化方向发展,并需要大量的现代前沿技术做支撑。他认为,今后有机企业争夺的不是销售渠道,而是系统位点。
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张建军提出,搭建一站式有机绿色新零售平台解决产销矛盾,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实现资源、政策、技术和产品整合,给彼此赋能的机会。可以有效解决假有机毁灭消费者的认知等,并让参与者能在庞大的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参与良性生态构建,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通过云平台商城和云平台架构实现资源联合共享。
农业农村部产品加工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志辉认为,在新商业时代竞争环境下,有机食品面临着最大难点是信任,而传统渠道面临着商冲击等种种困境,同时品牌传播异变,出现去中心化、碎片化、内容化、社交化等,耕耘存量成为常态,流量正在被重构,流量与品牌成为商业逻辑的核心。他提出,有机是基本属性,价值挖掘是关键。同时,他认为企业应依托内容平台的关注模式,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的私域流量模式。
据了解,北京现代有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于2015年,是全国性的联盟组织。此次峰会期间,还举行了生态有机产品展销,来自全国各地生态有机企业近60家参展,展会也吸引了周边市民2000多人次参观体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