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共纳入155722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0岁,58%为女性,高、中、低收入国家受试者比例分别为11.1%、65.9%和23.0%。在平均9.5年的随访期内共发生7980例心血管疾病和10234例死亡事件,通过分析这些事件,探讨了行为类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锻炼等)、代谢类因素(包括:肥胖、血压、胆固醇、糖尿病等)、社会经济和心理类因素(包括:教育水平、抑郁症状等)以及握力、室内外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影响作用。
研究发现,超过70%的心血管疾病与死亡的发生均可归因于上述12个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中,代谢因素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41.2%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归因于该因素),尤以高血压影响最大(22.3%);行为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死亡的因素中按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教育水平低、吸烟、握力低、饮食不良和高血压。此外,研究表明13.9%的心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有相关性,相比高收入国家,室内空气污染、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和低教育水平对中低收入国家居民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事件的影响较大。
本研究揭示心血管疾病及其导致的死亡与一系列日常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上述12个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70%心血管疾病及其导致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