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1日讯 9月11-12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主题为“坚定地走价值提升之路”的第十九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暨方便食品展在北京举行。中盐制盐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国梁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减盐减钠是未来食品发展的大趋势,并提出了三大食品加工减盐减钠的主要途径。
中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多年来不断进行减盐的宣介教育,但人均盐摄入量仍高达10.5克/天。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加工食品进入生活,盐的来源已从家庭烹调用盐向加工食品转移。
据朱国梁介绍,2017年,我国盐的消费量达到了9986万吨,到了2018年,全国盐的消耗量达10110万吨,其中食盐1096万吨,占比约10%。近年间,食用盐消费占比逐年下降,但食用盐消耗量很高,食品加工用盐每年呈增长势头。
2018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中国营养学会18日在北京联合推出《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力争到2030年全国人均盐摄入量下降20%。朱国梁表示,实现减盐的路径主要有三个路径,包括富含氯化钾的减盐、无钾增鲜减盐及改变食盐物理形态等。
他建议三种实现食品减盐减钠的方式:一是用20-30%氯化钾替代氯化钠,以天然低钠盐或将一定比例的氯化钠氯化钾混合物,加入适当的酵母提取物形成低钠盐,适用于食品加工;二是以25-30%的天然提取物加入优质食盐中,并造粒成型,既增加鲜美口感,又达到减盐减钠的目的,广泛适用于食品加工;三是将20%的天然提取物与优质食盐一起,通过特殊工艺,将盐的混合物制成空心盐,或者通过控制氯化钠的过饱和度与结晶速度,使盐结晶成特殊的雪花片状,此方法可提升盐的比表面积,适用于烘焙食品和快速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