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8月31日报道,根据8月31日提交给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大会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的突破性研究结果,与肠道菌群不同,冠状动脉斑块中的菌群有促炎作用。此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不同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肠道菌群。
报道称,节食、吸烟、污染、年龄和服药是对细胞生理学、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前的研究显示,这些影响是由肠道中的微生物来调节的。最新的研究探查微生物群对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
这项研究招募了30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10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研究人员从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肠道细菌,从球囊血管成形术中提取冠状动脉斑块细菌。
对比粪便中的微生物群与冠状动脉斑块中的微生物群,可以发现两处微生物群的构成是不同的。粪便中的菌群成分混杂,明显存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冠状动脉斑块中的菌群主要是具有促炎表型特征的微生物,属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天主教圣心大学的欧金尼娅·皮萨诺说:“这表明动脉粥样斑块中有选择性地保留了一些促炎细菌,这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和斑块脱落。”
分析还显示,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有不同之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有更多的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有更多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
皮萨诺说:“我们发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不同的肠道菌群构成。这些细菌所释放的不同化学物质可能影响到斑块的不稳定性以及后来的心脏病发作。要了解这些代谢物是否真的影响斑块的不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