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也叫棉油,在中国作为食用油使用已有千年历史;但近年来为何被边缘化?棉油前途何在?卖油郎们一起来了解。
棉油:一种主流食用油
事实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棉油至今仍算是一种主流食用油。
棉油是以棉花籽榨的油,而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与棉籽生产国,2018年棉油产量约117万吨。这个量级,大概和玉米油差不多。
计划经济时代有一种说法,叫作“南菜油,北豆油,不南不北棉籽油”,我国油料作物的传统分布状况就是这样;而棉花主要有三大产区:新疆、黄淮流域、长江流域;
因此在河北、山东、河南、新疆等种棉花的地方,棉油是当地人传统的食用油种;棉油加工厂也主要集中于西北、华北和华东区域。
棉油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现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发达国家仍被广泛食用。
日本曾是美国棉油的最大买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棉油都是美国人最主要的食用油种,直到1950年代,更便宜的大豆油开始取而代之。
棉籽油含有接近80%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富含维生素E、甾醇和角鲨烯等功能性成分,同时具有耐高温和抗氧化性,更适合作煎炸,国外一些知名餐饮连锁企业都把棉籽油作为煎炸的首选用油。
棉油:为何被“非主流”
既然棉油用量不小,品质不差,那为何默默无闻,也少见大品牌宣传?
因为棉油一直背负沉重的历史骂名;在价格上无法实现它的正常价值,产业发展遭遇困境。
棉花中含有棉酚,是一种抵御虫害和疾病的自然成分,但对人体有一定危害;过去受生产技术限制,未经精炼的毛棉油(俗称黑油)无法将棉酚等有害物质除去,并且一些地方发生过因食用毛棉油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因此使人们至今仍对棉籽油存有偏见。
如今的棉油都经过了精炼工序,俗称为“卫生油”或“棉清油”,去除了有害物质,是安全可食用的,但公众分不清毛棉油和精炼棉籽油概念;还有大量媒体的模糊报道不仅没有廓清人们的疑虑,反而更加重人们对棉籽油的误解。我们打开百度,搜索棉籽油的信息,大部分都是负面信息。
公众不了解的是,我国棉籽油加工及棉籽综合利用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比如以中棉紫光公司开发的脱酚制油技术为代表,脱除了棉籽油及棉籽蛋白中的棉酚, 棉籽蛋白可替代豆粕用于饲料行业;棉籽壳是食用菌行业最主要的培养基原料,做到了棉籽资源物尽其用。
找准定位 顺势而为
目前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但看似饱和的食用油市场却依然可以进行品类细分,以花生油、玉米油、茶油为例,都已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创造了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现在棉籽油大部分用作调和油的原料,还常被“隐姓埋名”;要争得应有的身份和地位,不能仅仅拘泥于为棉籽油正名,企业还需根据棉籽油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深挖产品利益点,形成自己的品牌,用品牌的力量打动消费者,获取盈利和市场空间。
棉籽油自身具备优异的高温烹饪效果,恰恰适合中国消费者煎炒烹炸的烹饪习惯,如果在耐高温性和抗氧化性这一细分市场上来做文章,棉籽油前景会豁然开朗。
我国棉籽产量高、品质优,国产棉籽油也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升食用油自给水平的重要力量之一。如何走出负面认知的阴霾,展示出真正的形象,擦亮主流食用油身份?这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各方共同持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