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品品牌,但由于种植历史长,老果园面积大,近年来果园老化、新技术推广缓慢等难题阻碍了品牌影响力提升。日前,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科长刘克宁告诉记者,2015年,山东省农科院与栖霞的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实施‘烟台苹果提质增效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推广现代矮砧集约与机械化管理栽培模式、老龄低效果园提质增效、省力化花果管理等先进技术,为烟台苹果品牌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看到科技支撑品牌农产品建设结下的硕果,2018年,中国农科院果树所、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与栖霞通达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苹果全产业链研发创新中心”,着力打造支持烟台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科技引擎”。
不仅是烟台苹果,越来越多的品牌农产品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科技的力量。前不久,“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品牌农产品建设对接活动”在寿光举行,活动聚焦科技支撑引领山东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建设主题,深入研讨了科技提升品牌农产品价值的有效路径。活动现场,两大农科院所与寿光蔬菜、潍县萝卜、滕州马铃薯、胶州大白菜、金乡大蒜、烟台苹果、文登西洋参、酿酒葡萄、渤海黑牛、汶上芦花鸡十大区域公用品牌所在地方政府签订了科技支撑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合作协议,两院协同创新团队与12家知名农产品企业签订了科技支撑企业产品品牌建设合作协议。
瞄准产业瓶颈,开展联合攻关
在地处山东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有近800万亩未利用盐碱地和1100多万亩中低产田。近年来,为充分发挥这片土地的生产潜力,山东将种植优质牧草作为首选,着力打造黄河三角洲优质牧草品牌。
“黄河三角洲区域土地平整,成方连片,光照充足,已成为山东最重要的牧草种植基地,成为山东推进‘粮改饲’的主战场之一,牧草供给量约占全省的1/2。山东省畜牧总站研究员翟桂玉说。但是,该区域牧草发展也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耐盐碱牧草品种选育缓慢、农区牧草栽培模式研究较少、农机农艺结合与机械配套程度低等。”
对此,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东营试验站这一平台上,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绿风农业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此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引进“中苜”系列耐盐碱紫花苜蓿新品种,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开展苜蓿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使苜蓿育种提升到分子水平;研发苜蓿苗期滴灌建植技术,在含盐量0.33%的中度盐碱地,可提高出苗率42.45%,产量提高23%以上;研发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技术,使化肥用量减少21.3%,增产15.8%……
“探路科技支撑品牌农产品建设,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产业发展瓶颈,集聚产学研多方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说。据介绍,中国农科院与山东省农科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成果优势,联合组建高效的创新团队,已在黄河三角洲优质牧草、滕州土豆、泗水地瓜等十多个品牌农产品建设上,发挥了突出作用。
围绕提升品质,集成先进技术
“悠久的种植历史、独特的品种、胶莱河畔得天独厚的产地条件,成就了胶州大白菜的优良品质。”胶州市农业局局长吴焕香说。据介绍,胶州大白菜俗称“胶白”“胶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以汁白、味鲜甜、纤维少、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等特点著称,堪称白菜中的上品。
如何让“胶州大白菜”品质常在、历久弥新?2017年以来,中国农科院和山东农科院将胶州大白菜品质提升作为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开展了协同创新科技工程项目,在土壤特性研究、种质资源保护、优质品种研发和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升。2018年11月,团队与胶州市政府联合举办了胶州大白菜品牌的现场观摩和产品推介会,在当年大白菜行情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带动胶州菜农亩均收入仍达到8000多元。
肥城佛桃入口即化、金乡大蒜汁鲜味浓、潍县萝卜香辣脆甜……独特的口味和品质,是品牌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近年来,过分追求产量,导致口感和品质下降,成为了很多地方品牌农产品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成为了科技支撑品牌农产品建设的必然选择。
“围绕各个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集中科技力量重点突破品牌农产品适宜区域划分、地方标准制定、产品品质提升、绿色种养一体化、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的精准对接。”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张立明说,“中国农科院和山东农科院通过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能够为支撑山东优势特色农产品实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有效助力山东由生产大省向品牌大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