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膳食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与代谢性疾病风险因子的关系一直是营养学界争论的热点。一些国家在糖尿病患者、慢病患者人群中,通过短期干预,发现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慢病患者的糖代谢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并认为白米饭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为检验这一认识,课题组挑选了154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并采用全食供给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开展试验。“人体所需的宏量营养素包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我们为志愿者提供的饮食,早餐通常为曲奇饼干或面包,而中餐和晚餐则为两荤一素与米饭,每个月都会进行体检。”李铎介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志愿者摄入的是研究设计的宏量营养素比例。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将志愿者随机分成三个组,分别接受总脂肪和总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同的膳食,蛋白质供能比三组保持一致。其中低中高组脂肪供能比分别为20%、30%、和40%,相应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是分别是66%,56%和46%,三组的蛋白质供能比均是14%。通过为期半年的干预,探究这三种膳食对健康非肥胖志愿者代谢疾病风险因子及宿主-菌群共代谢的影响。
“30年前我国膳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占了能量摄入的70%左右,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却远低于现在。”李铎表示,研究结果更加佐证了课题组的观点——国外在病人身上获取的数据不能用在健康人身上。高脂饮食容易伤害肠道菌群,触发炎症因子,可能影响长期健康。相关的实验数据也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完善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