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征求意见公告:为了避免与药品混淆,将对保健食品的21项功能做出调整或者取消。保健食品当下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调整后又将如何重新定位?
按照《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属于食品而非药品,销售时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其有疾病预防或者治疗功效。目前,保健食品批准的保健功能有27项。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去年9月特别发文提醒,部分企业在销售保健食品时,往往夸大宣传、虚假表述。记者今天(4月4日)上午走访部分药店、超市发现,虽然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都明确标识了“不能替代药物”的字样,但销售人员夸大保健食品功效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
在南京鼓楼区一家药店,工作人员声称一款钙片保健食品可以治疗骨质疏松。
而另一名药店工作人员则向记者推荐一款软胶囊。这款软胶囊批准的保健功能是增强免疫力,但工作人员表示,它对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也很有帮助。
超市内的情况也不乐观。南京某大型超市设有保健食品专柜。这名超市工作人员向记者热情推荐一款维生素片,并表示这款产品可以疏通血管降血脂,并且能保护心脏。记者还发现,一些没有保健食品批号的产品甚至也摆在了专柜上。
走访中,不少购买过保健食品的市民表示,夸大宣传已经成了该行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有市民告诉记者,她老伴得了脑梗,一开始看到什么保健品都买,可用了之后还得要到医院去看病。
为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3月28号发布意见征求公告,拟将调整、取消21项保健食品功能。例如,不得宣称保健食品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减肥等功能,分别调整为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视疲劳、有助于调节体脂等表述;另外,改善皮肤油分、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泌乳等功能被取消。
营养专家表示,此次调整的意义在于,不少保健食品原有的保健功能前加了“有助于”三个字,突出了保健食品的辅助功能,重申了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的立场,有助于从源头上明确保健食品的正确定位。
专家还提醒,保健食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增强体质,普通人只要做到膳食平衡,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购买保健食品,更不能滥用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