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与科研水平息息相关,科研学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剖析也更加深入。保健食品是国内的叫法,在国外更多被称之为膳食补充剂,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保健食品行业已经非常成熟,普通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也更加充分。与之形成明显差异的是国内认知相对不足,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国内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的认知有所提升,但距离理性层面尚存不足。
这里要着重指出两点谬论:
一、保健食品"万能论",过分夸大保健食品的作用,通过长期的信息"轰炸",误导消费者。这种观点大多源自商业目的,是商家刻意为之,尽管广告法对此有严格规定,但仍有不少人打着"善意"的幌子招摇撞骗。
二、保健食品"智商论",有部分人认为保健食品无用处,买保健食品的人需要交"智商税",并且会通过掌握的基础代谢知识,为言论以佐证,此种言论实则是披着"科学"的外衣,发出伪科学的言论。总之,保健食品远远未到治疗疾病的层面,更未达到缴纳"智商税"的地步。
中国保健食品的发起可以追溯到1987年,1996年左右开始有了基本概念,在30多年的发展时间内,国内保健食品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给国内经济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健康中国战略是"十三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保健食品又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提升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识,将有助于科学理性消费,促进自身健康和保健产业的协同发展。诚然,保健食品自身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功效评定不充分、数据量化不足、临床实验欠缺等,但保健食品的价值也需得到正视,辅助健康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舆论过多也给消费者的选择造成困扰,很多时候消费者缺乏判断,不知道是否应该买,更不知道应该买什么!老人与孩子是保健食品的两个主要消费群体,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老年人的数量不断攀升,未来健康食品在老年人群中的渗透率将继续加大。儿童受到经济提升和二胎政策的双重红利影响,对于保健食品的消费需求也将快速提升。
保健食品市场有利可图,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其中。非法会议营销是假冒伪劣产品的主要营销手段,为此2017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印发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全面取缔非法保健食品的会议营销。违法行为往往是无孔不入,因此提高消费者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根除假冒保健食品的关键,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辨别真假保健食品。
1、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实行注册和备案制,正规保健食品在上面可以查询到(http://qy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base.jsp?tableId=30&tableName=TABLE30&title=%E5%9B%BD%E4%BA%A7%E4%BF%9D%E5%81%A5%E9%A3%9F%E5%93%81&bcId=118103385532690845640177699192),但有一种情况例外,2018年12月1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六部门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不执行有关商品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因此,对于跨境电商产品消费者要选择正规渠道。
2、审查产品信息,首先看是否属于"三无产品",确认厂家、地址、生产日期等信息。其次,看产品是否涉嫌虚假宣传,如果有夸大或宣传疗效的产品一定是非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