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日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结束后,各部委负责人和“两高”负责人走上“部长通道”接受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中国外文局、中国网记者:刚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检察机关出台了“群众来信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和结果答复”的新制度。请问童检,这是一项怎样的制度?具体基于怎样的考虑?报告中提到检察机关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因案致贫返贫家庭、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监督等,也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检察工作的主题,也是今天上午张军检察长作的工作报告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过去的一年,检察机关在履行各项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特别注意把便民利民工作落细、落小、落到实处。报告中讲的,对群众来信建立7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和结果答复制度,这个制度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检察机关自收到群众的来信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就要向当事人进行程序性回复,要告知来信人信已收到,下一步我们将怎么办。而后,由承办来信事项的检察院在3个月内将办理结果或者办理过程和工作进展答复来信人。
童建明:为什么要建立这项制度?张军检察长在报告中讲了一句话:将心比心对待群众信访。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你想,我们如果收到亲朋好友的来信,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回个信、报个平安?那么对老百姓的来信,如果长期杳无音信,他可能会再写信或者到处去上访,我们现在很多的重复信访就是这么造成的。所以张军检察长讲要将心比心,就是这个道理。
童建明:最高检这几年受理的群众来信年均18万多件,过去我们主要是办后答复,现在要办前回复、办后答复,显然,工作量比过去明显增加。但是群众来信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克服。最高检除了自己严格做到以外,还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跟进落实,千方百计地把这项制度落实好,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纾难。
童建明:刚才提到的救助因案致贫返贫的被害家庭,这也是检察机关把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精准扶贫工程的一项具体举措。就是说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因为犯罪致伤、致残,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或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或者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遇害,他的家属失去生活来源,因而陷入贫困,这个时候,检察机关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去年,我们救助这类因案致贫返贫的困难家庭有4200多户,发放救助金4900多万元。前不久,最高检、国务院扶贫办近日联合下发关于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支持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又提出了要求。
童建明:至于你说到的“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这项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这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检察工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去年,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提起公益诉讼的职能,部署开展了这项工作。重点是对网络餐饮、校园周边、农贸市场、饮用水源地等这些重点部位和领域开展监督。
童建明: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涉及食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2万多件,其中仅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处理违法违规的网上餐饮企业就达5万多家,探索了一条运用法治手段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群众点外卖更放心的新路径。
童建明:2019年,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更高品质的需求,进一步把便民利民的司法工作做深入、做扎实,让人民群众在感受到司法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童建明:借这个机会,我再做一个检察小广告。刚才讲到了我们的第九检察厅,专门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去年,检察机关对我们的内设机构进行了一次系统性、重塑性的改革。按照刑事犯罪的类型重新组建我们的刑事办案机构。根据法律的赋权和实际工作需要,增设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厅,现在我们十大检察厅已经亮相,总体形成了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并行的法律监督工作总体布局。我们欢迎媒体朋友们和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关心检察工作,加强对检察工作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