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 “2018年,仅蒙牛一家企业就在全国发现了165起‘山寨食品’案件,涉及74家违规企业,目前得到查处仅18家。”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健康经理史玉东针对屡禁不止的“山寨食品”问题提出建议,不但要从外部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而且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媒体等相关各方形成合力。
史玉东提到,“山寨食品”的泛滥成因复杂,由于可以获取暴利、处罚相对过轻、执法标准不一、存在地方保护、辨伪意识薄弱等原因,尽管市场监管部门对其持续打击、各企业也长期打假维权,但此类产品依然猖獗,在城市的医院、车站周边以及乡镇、农村地区尤其突出。
对此,史玉东建议,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对侵犯商标权、外观专利以及食品质量、虚假宣传等不法厂商的处罚力度。对于违法违规厂商,除给予巨额罚款处罚外,还应处以食品市场终身禁入。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地方保护。打击行动应做到“回头看”,防止违法违规制售问题死灰复燃。纪检监察部门对于地方政府保护“山寨食品”制造企业背后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问题依法查办,坚决打掉其“保护伞。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市场监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合作,联合推动食品安全和品牌保护宣传水平提升,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媒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制售”山寨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山寨食品“问题的关注。
五是推广拦截方案,净化电商渠道。建议有关部门在全部电商平台推广对山寨商品进行前置判断拦截的相关技术方案,彻底消灭山寨食品在新渠道、新平台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