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是一个老委员了。”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已经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第27个两会年了。刘永好在1993年第一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委员。
3月3日晚,刚刚出席完政协会议开幕式的刘永好出现在了新希望集团媒体沟通会的现场,全程精神振奋,并未见丝毫的疲惫。
观察刘永好多年的两会提案不难发现,刘永好多年来关注农业发展,今年刘永好带到政协会议一共8提案。
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在新希望集团媒体沟通会现场
为乳业发声
与往年不同的是,刘永好今年提交的提案中包括了乳业发展的问题。当然,与往年相比刘永好在乳业发展上更有发言权。
2019年1月23日,深交所发布了关于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相关公告。公告上宣布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将于2019年1月25日上在本所上市。发行8537.11万股,占公司发行股份总数的10%。
新希望乳业是新希望集团在乳业板块布局的重要一步,新希望乳业的成功上市也意味着刘永好家族的上市公司增至3家。而新希望乳业的成绩也并没有让集团失望。
2月24日,新希望乳业公布了2018年的业绩报告。2018年全年,新希望乳业的营业收入为49.74亿元,净利润为2.43亿元。而2015年至2017年,新希望乳业营业收入为39.15亿元、40.53亿元、44.2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97亿元、1.46亿元和2.16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2.22%、32.48%、34.72%。2018年同2017年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12.49%,净利润同比增长了9.21%。
新希望乳业自上市到2月25日收盘,总计市值169亿元,超过了光明乳业。
基于乳业实践,刘永好今年关注乳业似乎有了更直接的理由。
刘永好的提案中提及,当前国内乳品年消费量为3000多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却仅有36公斤,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饮食消费需求也由原本的解决温饱向更科学营养的方向转变,预计到2025年国内乳品需求总量将达到5000万吨。
但飞速发展的同时,奶业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全国奶牛实际存栏量低于一千万头,建设优质奶源基地的牧场用地供给严重不足。再如,近40%的奶牛养殖户缺乏大型合作社的指导和管理,不仅面临生态环保、疫病防控、优质高产等转型升级瓶颈,还面临生乳销售难、成本高和养殖效益差的问题。
为积极响应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充分满足国民对优质乳品的消费升级需求,刘永好建议:增强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饲养奶牛的土地资源支持。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适养区政府提供更多建设规模牧场用地指标,尤其是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从而增加奶业全产业链的供给力。
应鼓励利用非基本农田、一般经济林地等建设规模化、种草养牛循环的生态牧场,在牧场周边配套适当面积的土地,用作粪污资源化利用场地,鼓励周边农户节肥节药,种植优质饲草,实现种养结合、农民增收、奶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另外刘永好还建议,加大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饲养奶牛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大中型乳制品企业建设自有规模化牧场;对发展规模化、生态化养牛的家庭牧场、大型合作社、专业牧业公司给予融资优惠政策;对于环保达标的养殖公司、家庭牧场推行排污费减免政策;对于种草、养牛、乳制品加工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效率高的乳制品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加强对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升级改造,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牛水平、生鲜乳品质和综合经营效率。
再度关注“新农民”
与往年一样,刘永好提案大部分关注农业领域,今年在刘永好提供的8个提案中,有一个《关于“绿领”培养和“绿品”培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新农民培训实效的提案》,食品君发现,这也是继去年两会之后,刘永好再次提出有关于培养“新农民”的提案。
据悉,近年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放弃家中农田选择进城务工。大批农业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农业收入较低,而转行从事城市产业,这对本来农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格局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农村对于人才留不住、引不来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今天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由留守的中老年人来完成,这一现象有人称为“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劳动力空心化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
因此,刘永好在2018年初提出了“十万绿领新农民培训计划”,呼吁各界关注“绿领”新农民群体,并联合了农业农村部的相关部门、多个农业高校和社会机构的力量,积极开展乡村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
据悉,新希望集团为此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民和培训的专门部门。经过一年的培训实践,这一计划已先后落地山东、江苏、四川、北京四大基地,在全国20个省市累计培训两万余人、重点评选表彰200余人。
在培训实践中,刘永好发现,支撑乡村走向振兴,不仅要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知识的青年,还要营造和鼓励他们通过从事农业获得较高收入的环境和社会氛围;不仅要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还要让新农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绿色农产品。
因此,刘永好在提案中建议:
1.加大对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扩大高校涉农专业的招生人数,提高涉农从业人员的收入和职业荣誉感。对高校培养的优秀农业人才、到基层农村就业的优秀青年,应给予必要的人才补贴,防止涉农高端人才的流失,鼓励他们安心在农村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骨干技术力量。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民培训,培育一批“绿领”新农民、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建议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新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建立“龙头企业领头产业和培训+“绿领”新农民做示范+农户跟做加盟”的联结机制,实现长效发展。对优秀的家庭农场主、农村创业者进行表彰奖励、提供优惠的金融贷款支持、规模经营补贴,彰显“绿领”新农民的示范作用,孵化更多“新生代农民企业家”。
3.从培训“绿领”深入到培育“绿品”,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新农民创业,大力支持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要让新农民掌握市场趋势、食品安全等知识,找到与市场对接的切实路径。可以由优势龙头企业加强指导帮扶,深入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好配套产业链建设,将合作社+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有机结合,从培训“绿领”升级到培育打造“绿品”,帮助新农民融入产业链,打通从农村到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城乡人民共赴美好生活。
关于支持奶业振兴
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的提案
我国是全球前三的乳品生产国和消费大国。当前国内乳品年消费量为3000多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却仅有36公斤,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饮食消费需求也由原本的解决温饱向更科学营养的方向转变,预计到2025年国内乳品需求总量将达到5000万吨。
消费升级趋势下,中国奶业的格局也正朝着集约化饲养演进,规模养牛数量增长迅速,这一趋势对于提升养殖效率、解决粪污集中处理、疫病防治、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飞速发展的同时,奶业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全国奶牛实际存栏量低于一千万头,建设优质奶源基地的牧场用地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奶牛存栏总数仅100多万头。再如,近40%的奶牛养殖户缺乏大型合作社的指导和管理,不仅面临生态环保、疫病防控、优质高产等转型升级瓶颈,还面临生乳销售难、成本高和养殖效益差的问题。
为积极响应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充分满足国民对优质乳品的消费升级需求,我建议:
1、增强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饲养奶牛的土地资源支持。建议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适养区政府提供更多建设规模牧场用地指标,尤其是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从而增加奶业全产业链的供给力。应鼓励利用非基本农田、一般经济林地等建设规模化、种草养牛循环的生态牧场,在牧场周边配套适当面积的土地,用作粪污资源化利用场地,鼓励周边农户节肥节药,种植优质饲草,实现种养结合、农民增收、奶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加大对种养结合与规模化饲养奶牛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大中型乳制品企业建设自有规模化牧场;对发展规模化、生态化养牛的家庭牧场、大型合作社、专业牧业公司给予融资优惠政策;对于环保达标的养殖公司、家庭牧场推行排污费减免政策;对于种草、养牛、乳制品加工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效率高的乳制品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加强对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升级改造,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牛水平、生鲜乳品质和综合经营效率。
提案人:刘永好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