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往的“论堆卖”到现在的“论个卖”,从本地自给自足到“全网”供不应求,从名不见经传的海产“土货”到享誉国内外的生鲜“大咖”,短短几年时间,凭借品质好、品种优、品牌响,山东省乳山市跻身全省乃至全国牡蛎产业新高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牡蛎之乡”。目前,乳山牡蛎养殖面积8万亩,年产量30万吨,一产产值24亿元,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均居首位,是中国北方牡蛎第一市、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乳山牡蛎也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山东省“优秀地理标志产品”。
品质为先生态海区养育肥美牡蛎
“成品乳山牡蛎壳长能够达到15厘米~18厘米,肥满度能够达到18%~20%,较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产品高5个百分点至8个百分点。”乳山市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说,与野生牡蛎的生长条件一样,乳山牡蛎靠滤食微藻等天然饵料生长。乳山海域潮流通畅,90%以上养殖海区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标准,是国际上适宜牡蛎生长的生态海区之一。
乳山地处北纬37度,海岸线长达199公里,境内两大入海河流为海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促进了海洋基础生物的繁殖和生长。适宜的温度、盐度和肥沃的水质以及丰富的基础饵料,使乳山牡蛎具备了个头大、肥满度高、肉质爽滑、味道鲜美等品质。经专业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鉴定,乳山牡蛎每100克牡蛎肉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锌、铁、锰、硒、铜等均优于其他地区产品。
考虑到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为维护海域生态环境,乳山市启动了总规划48万亩的海洋牧场项目建设,在对海区进行摸底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现代海洋牧场规划实施方案,按照“统一布局规划、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地理标识”四统一原则,打造集育苗、养殖、研发、集散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海洋牧场综合体。目前,一期5000亩的以牡蛎为主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启用。
为规范海域养殖作业,乳山市严格管理各类海洋作业船只,避免不达标船只进入养殖海域,并定期检测养殖区内氨氮、重金属、大肠菌群、浮游植物等各项指标,根据指标变化合理规划养殖生产,避免过度养殖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针对养殖户技术滞后的实际,乳山不断探索改良现有的牡蛎养殖技术,在普及推广“秋播春收”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牡蛎筏式生态育肥养殖技术、牡蛎魁蚶立体养殖模式、牡蛎与海藻生态轮养及间养模式等新技术,制定了《太平洋牡蛎筏式生态育肥养殖技术规程》、《牡蛎与龙须菜浅海生态间养技术规程》等,通过降低牡蛎养殖密度,增加牡蛎与藻类等生物的生态互补,使养殖海区空间、饵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目前,乳山海水养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水池塘和滩涂贝类健康养殖示范区、浅海牡蛎健康养殖示范区等示范区,实现浅海底栖贝类底播增养殖模式、筏式贝类生态化养殖模式等贝类养殖模式辐射面积4万亩。
创新驱动向高端市场要效益
在乳山市海阳所镇西黄岛村的养殖基地,来自北京的订购商与养殖户洽谈“金牡蛎”供货事宜。“外壳形状规则,通体色泽金黄,蛎肉饱满紧致,鲜嫩中带有一丝甘甜,不但颜值高,口感也是一等,深受高端消费群体喜爱。”订购商刘宇信说,通体金黄的牡蛎新品种成为消费者新宠,主供高端酒店、餐饮会所等。
与“金牡蛎”一起受消费者追捧的还有“海大1号”、“海大2号”等牡蛎新品种。近年,为推进牡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乳山市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通过培育引进新品种、改善养殖结构等方式,不断优化升级牡蛎品种,重点引进推广了三倍体牡蛎,选育了“海大1号”、“海大2号”、“金牡蛎”等新品种,提高了乳山牡蛎的品质,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三倍体牡蛎可以全年生长,而且个头更大,肉质更肥美,大的能长到成人手掌这么长,基本都是论只卖,一只新品种牡蛎抵得上普通牡蛎一斤的价钱。”乳山润丰牡蛎养殖合作社社长王志刚说,新品种三倍体牡蛎较普通牡蛎生长速度可以提高30%,单体价格能卖到几十元。
反观传统二倍体牡蛎,每年5月~10月份进入排浆期后,口感、肉质、肥度都会变差,无法上市销售。而且随着二倍体牡蛎累代养殖,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造成苗种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降低,同时外观上的不足,也限制了二倍体牡蛎向高端消费市场延伸。
目前,乳山市设立4个贝类增养殖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培育230余户科技示范户,并辐射带动周边1100户养殖户,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推广单体三倍体牡蛎苗5000万粒约7000亩,附壳三倍体牡蛎苗2000万片约26000亩,共计33000亩。
品牌培育乳山牡蛎身价成倍增长
“来6箱10斤装单只4两以上的牡蛎的送亲友,再来4箱小一点的自家煲汤喝。”在乳山银滩定居的广州人常娇说,广东当地也有牡蛎,他们一般称做“生蚝”,但自打尝过了乳山的牡蛎,每逢过年过节回乡,亲戚们都会指定要“乳山牡蛎”作伴手礼。
走出深巷的“乳山牡蛎”,不但红遍了大江南北,更是走出了国门。“我们是全球首家获得BAP标准的贝类加工企业,生产的芝士焗牡蛎、蒜蓉蚝、蒜蓉粉丝蚝等系列牡蛎加工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北美市场进行销售。”乳山华信食品相关负责人周伟说。
为了做大做强牡蛎产业文章,近年来,乳山通过“牡蛎+”,融合文化、旅游,借助旅游美食项目开发、牡蛎文化节等活动的举办,增强乳山牡蛎文化底蕴,打好牡蛎特色牌。“牡蛎+旅游”,乳山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以牡蛎为特色的美食旅游项目,推出牡蛎宴,发布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美食名片和旅游目的地,推动牡蛎产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乳山深挖牡蛎文化内涵,将牡蛎与母爱城市文化名片融合,在每年牡蛎大批量上市时,借助牡蛎文化节、牡蛎争霸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赛事,提升乳山牡蛎品牌知名度。
结合“乡村振兴”文章,乳山市还启动了牡蛎小镇规划,通过深入融合牡蛎产业、特色旅游、城市文化、休闲养生等元素,真正让牡蛎成为乳山一张响亮的名片。
在品牌保护方面,乳山制定了“乳山牡蛎”保护十条意见,构建了全国首个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采用多媒体数码防伪查询技术,给每一件牡蛎产品都设定唯一的防伪标签,销费者通过手机等设备扫描二维码,便可获取养殖企业名称、出货捕捞时间、规格等牡蛎身份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认定的全流程追溯体系。目前,乳山已经在10余家龙头养殖企业(合作社)推广使用。同时,乳山以成箱包装的鲜食牡蛎为主要对象,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抓手,从养殖、包装、流通、销售、食用等各环节入手,凝聚各部门合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切实维护乳山牡蛎品牌声誉。
推广牡蛎电商销售模式,建设牡蛎电商销售示范基地,举办牡蛎电商销售新模式培训班,通过媒体宣传电商销售模式,乳山通过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新媒体销售乳山牡蛎的热潮。近年,随着牡蛎鲜品电商销售的快速发展,乳山牡蛎销售范围更是通达全国各地,全市从事牡蛎电商销售人员达到0.3万人,年电商销售牡蛎达1.5亿斤,电商销售额在1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