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尽管巧克力因其含糖量高被视为剧烈运动后最适合摄入的食品,黑巧克力更有着降低血压、促进人体对食物中所含糖分代谢能力的积极作用,但更多时候,巧克力产品是与“肥胖”“高热量”“不健康”等负面关键词挂钩。不过事实显示,在各种节日催生出的“甜蜜经济”中,它是当之无愧的热门选手。
外资品牌认可度较高
目前,我国的巧克力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有数据统计,玛氏、费列罗、雀巢、好时、亿滋占据了79%左右的市场份额。玛氏是当前全球巧克力第一产商,旗下德芙是中国市场第一品牌,M&M、麦提莎(进口麦丽素)和士力架在中国市场也有着极高的认可度。
相比之下,国产巧克力似乎还不具备与外资品牌相抗衡的实力。首先,巧克力本身就是舶来品,其主要原料可可豆产于赤道南北纬18度以内的狭长地带。其次,国产巧克力品牌大多是以做糖果糕点发家,在巧克力产品上无法形成较大的品牌影响力,曾连续多年夺得国产巧克力销量冠军的国内巧克力品牌金帝在几经易主后也难以回到巅峰。
近日,意大利促进出口的金融机构SIMEST向意大利品牌Venchi的香港子公司投资400万欧元,以帮助其在2019-2023 年进行扩张。毫无疑问,亚洲是重点拓展地区,尤其是在日本和中国。而早在200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创下不俗成绩的歌帝梵(Godiva)可能将成为其较大的竞争对手。
高端化定制化成趋势
在中国,巧克力的发展历史只有50多年,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巧克力的消费量却远远小于日本和韩国。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市场的潜力将被不断激发,再加上由于中端品牌数量较多、竞争激烈,因此高端化、定制化将成为品牌发展的新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礼盒和礼袋装的送礼型巧克力市场规模达到了157.37亿元,自用型巧克力市场规模仅为74.05亿元。在巧克力消费结构中,礼盒和礼袋装的送礼型巧克力占比提升至接近68%。
通过走访多家超市也发现了这一普遍现象,货架上的巧克力产品清一色都是礼盒包装,精致华丽。“很少有人是买给自己吃的,基本上都是用于送礼。”工作人员表示,不少顾客在购买巧克力前还会询问哪一款产品较为畅销,适合送人。的确,每逢情人节或是毕业季等特殊时间节点,巧克力更是送礼的热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