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小罐茶风波考问高价茶是否名副其实买茶别闹“买椟还珠”笑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8  来源:中国消费网
核心提示:春节将至,茶特别是礼品茶一直是年货市场的热销产品。近日,“茶中贵族”小罐茶陷入虚假宣传风波,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喧嚣渐平后人们不禁发问:高价茶一定代表高品质吗?事实上,从多个机构的评测结果看,高价茶也不乏以次充好现象。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茶时不要过分看重茶叶的包装,最好到专业连锁店或者信得过的茶庄购买。
  春节将至,茶特别是礼品茶一直是年货市场的热销产品。近日,“茶中贵族”小罐茶陷入虚假宣传风波,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喧嚣渐平后人们不禁发问:高价茶一定代表高品质吗?事实上,从多个机构的评测结果看,高价茶也不乏以次充好现象。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茶时不要过分看重茶叶的包装,最好到专业连锁店或者信得过的茶庄购买。
 
  小罐茶被质疑虚假宣传
 
  近日,小罐茶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小罐茶2018年零售额达到20亿元。随后一张“小罐茶大师会不会累坏了”的图片广为流传,调侃的背后是对小罐茶是否大师亲自炒制的质疑。小罐茶宣称“八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每一罐都是泰斗级大师手工制茶”,以此计算,每位大师一年炒了2.5亿元的茶,平均每天炒出110公斤净茶,“小罐茶大师会不会累坏了?”
 
  1月17日小罐茶发表声明称,“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去炒茶。制茶大师们是作为“各个茶叶品类的‘首席产品经理’”,负责制定标准和把关,“更多的苦活、累活正逐步交给现代化的制茶设备去解决”。简言之,小罐茶和其他茶叶一样,采用现代设备代替手工制茶。
 
  据了解,小罐茶能走上轻奢路线,和其宣称的“大师作”脱不开关系,小罐茶请出八位茶叶大师为其背书,让小罐茶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记者近日在一些电商网站上看到,从价格来看,小罐茶可谓“茶中贵族”,茶叶等级清一色标注为“特级”,每罐4克一共10罐包装的茶,售价248元到1500元不等,算下来500克价格高达3100元到18750元之间。对比为其背书的大师们自己的茶叶品牌,同样类别、等级的小罐茶要贵上好几倍。
 
  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指出,在鱼龙混杂的茶叶市场,小罐茶通过大面积品牌运作把价格放大成价值,很多小罐茶消费者表示,目前小罐茶的品质与价位并不对等。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小罐茶还是有购买刚需,毕竟花时间了解并甄别茶也要付出时间成本。
 
  高价不一定高质
 
  小罐茶风波无疑给已经到来的茶叶销售旺季泼了一盆冷水,不少消费者也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消费行为,并质疑茶行业无法令人明明白白消费。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把整个茶行业比作一潭水的话,没人知道这潭水有多深。所以,买茶的过程近乎探险。
 
  山西太原的邱先生爱喝茶,逢年过节常常收到朋友赠送的茶叶,他告诉记者,家里的阳台已经被各式各样的茶叶礼盒堆满。作为礼品,高档华丽的包装无可厚非,但华丽包装下的茶的品质却令人大失所望。“茶的价值都不如外在包装,真是闹了‘买椟还珠’的笑话。”
 
  据了解,目前茶叶市场存在以次充好现象,特别是产品等级标注,“特级”“一级”充斥市场;再就是罔顾保质期的约束,旧茶当新茶,或者旧茶与新茶混合。此外,产地不明的问题也很普遍,或并非产自核心产区,或完全由其他地方生产。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10月发布的龙井茶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采购自超市和网络平台的龙井或西湖龙井茶叶出现质量问题的样品较多,标称“西湖龙井茶”的21个试验样品中,有9个样品感官品质低于明示的等级,有4个假冒西湖产区的龙井茶。
 
  记者注意到,比起感官品质低于标示等级的样品,4款假冒西湖龙井的样品中有3款售价在每500克900元以上,且是这9款样品中售价最高的3款。而另外标称为“龙井茶”的24个样品中,经测试,11个样品感官品质明示与实测不符,其中从北京有名的某茶馆(前门店)购买的每500克售价高达1580元的龙井茶(一级)样品,比较试验给出“感官品质低于一级”的结果。
 
  早在2015年,北京市消协工作人员就曾做过茶叶比较试验,结果显示,59个测试样品中有18个样品质量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中有将近1/4的茶叶样品虚标等级,以次充好。
 
  2018年3月,黑龙江省消协也对哈尔滨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茶叶开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60个样品中有 29个存在不符合相应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情况,问题主要集中在虚标等级、标签标识不规范等方面。
 
  资深茶行业专家李一农介绍,茶叶感官品质的等级是体现茶叶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因为等级的不同,茶叶的感官品质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销售价格上的差距也很大,导致目前市场上虚标等级成风。

  不要盲目追求高价茶
 
  虽然市场存在以次充好现象,但据统计,近5年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监督抽查和日常检验的1.5万余个茶叶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农药残留总体合格率高于96%,其中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判定的合格率高于98%。
 
  安全有了一定的保证,但品质问题不容忽视。事实上,随着消费升级,茶行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聚焦高品质的比拼。要做到高品质,必须有特定原产地的好原料以及良好的制茶工艺。然而,现实中能做到整合高品质的原产地以及上等工艺资源的茶企少之又少。
 
  李一农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茶叶只有品类,没有大品牌,消费者、茶农之间隔着一张巨大的网,导致信息高度不对称。实际消费中,我国消费者大多说不出茶品质的好坏,难以分辨茶叶等级。随着春节的到来,消费者购买的大多是茶叶礼盒产品,只能依靠标签判定茶叶的好坏。比如,上述北京消协2018年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采样渠道涉及超市、茶庄、茶城、茶专柜和线上购物平台,其中超市和网络平台出现质量问题的样品较多。由于在超市和网上商城销售的茶叶以礼盒形式居多,消费者在购买时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看见包装内的实物茶叶,因而只能从价格和包装上的标签标识中获取茶叶信息。而部分茶叶生产商(或销售商)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虚标质量等级和虚标产地两种方式来欺骗消费者。
 
  不过北京消协方面表示,实体店的茶叶专卖通常以老字号品牌专营店和茶厂直销专卖店两种形式为主,消费者在买茶时不仅可以查看茶叶外观形态,还可以现场试饮,更注重茶叶的品质质量和消费者消费体验,相比较而言更有保障。从比较试验结果来看,自张一元、吴裕泰等老字号茶庄购买的样品,以及中茶、八马茶业、更香茗茶等知名品牌的样品,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专家表示,普通消费者不具备专业鉴别能力,加之市场上的茶叶产品鱼龙混杂,品质参差不齐,价格高低悬殊,不懂行的消费者不妨多留个心眼,不要被精美包装迷惑。选购时最好做到货比三家,不要盲目追求高等级、高价格的茶叶,以免受骗上当。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