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黑作坊  海产品  黑窝点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老人为何热衷买保健品?三成受访老人“图心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1  来源:安徽网
核心提示:最近,“百亿保健帝国”权健集团被查,让保健品营销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保健品真有其宣传的奇效吗?热衷购买保健品的为何大多是老人?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在合肥廻龙桥社区、丁香社区等随机走访60 位老人,发现有九成老人买过保健品,但认为保健品有用的只占到受访者四分之一。多数受访老人觉得保健品没多大用,有的甚至直言买保健品只是“图心安”。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最近,“百亿保健帝国”权健集团被查,让保健品营销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保健品真有其宣传的奇效吗?热衷购买保健品的为何大多是老人?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在合肥廻龙桥社区、丁香社区等随机走访60 位老人,发现有九成老人买过保健品,但认为保健品有用的只占到受访者四分之一。多数受访老人觉得保健品没多大用,有的甚至直言买保健品只是“图心安”。
 
  【案例1】

  多次被骗,权当花钱买教训

  (陶金娣,81岁)
 
  “我被骗过不少次,也被骗了不少钱,现在就当是花钱买教训。”回忆自己买保健品被骗的经历,81岁的陶金娣笑着说,她现在不仅理智地看待保健品功效,而且更注重通过锻炼来养生。陶奶奶说,她从2004 年开始买保健品,起初是为了给患胃癌的老伴调养身体。“但我没有把保健品当药来看待。老伴还是正常吃药治疗。”由于老两口每月退休金不多,保健品对他们来说算是一种奢侈品。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陶奶奶买保健品这么多年难免被骗。令她印象最深的有两次被骗经历。一次是她听信保健品销售员说会退钱,就把400元全给了对方。“之前交过几十元,都退给我了,我没想过他会骗人。”销售员拿到400 元后踪影全无。还有一次是她被谎称从英国归来的医生骗了。那个医生说陶奶奶肚子里有虫,要买100元药,但最后100元也不翼而飞。
 
  多次被骗后,陶奶奶吸取了教训。她说很多保健品公司打着政府或做公益的旗号,让人容易放松警惕。“其实这里面很复杂,我以前搞不清里面的真真假假,但我现在不会轻易上当。”老伴去年过世后,陶奶奶再也没买过保健品,如今她已换了养生方式。她说,自己没事就出去遛遛弯,或者下午打打麻将。“保健品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要轻易听信销售员的推销。”
 
  【案例2】

  常买常吃,说不清是否健康

  (江礼富,83岁)
 
  家住丁香社区的江礼富今年83 岁。他和老伴从2010 年开始一直购买和食用保健品。“我买得不少。”江大爷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自己购买的保健品。他早年购买阿胶、海参等,如今吃的是藻芝参、螺旋藻片、灵芝孢子粉。
 
  “买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用,但一定不要买到假的,不能伤害身体。”江大爷告诉记者,他会去了解这些保健品品牌真实度,也会查这些品牌的背景。“目前吃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没什么副作用。”
 
  至于价格,江大爷表示退休金完全支付得起。“有的一箱4000~5000元,但一箱可以吃一年。买三箱送一箱,还可以免息分期付款。”见江大爷如此热衷购买保健品,子女一开始是极其反对的。他们认为保健品不安全也不可靠,但江大爷和老伴一直坚持,并与子女进行长时间交涉。“这么多年下来,我们80多岁了没有拖累他们,也没生什么病。孩子们也就没再说什么。”虽然花了好几万块钱买保健品,但江大爷感觉他和老伴身体比以前好一些,起码没怎么生病,但这是否跟吃保健品有关,他也说不清。
 
  【案例3】

  老人热衷,家庭关系陷僵局

  (李大爷,80多岁)
 
  五年花了十几万元购买保健品,甚至对子女说钱不够就卖房子来买保健品……家住廻龙桥社区的李女士愈发觉得,父亲购买保健品有些“走火入魔”。
 
  李女士说,她父亲今年80多岁,除了有多年的鼻炎,身体一直很健康。2014 年,李大爷偶然参加一次保健品销售会,并购买了一款宣称对治疗鼻炎有用的产品,自此痴迷上购买保健品。他前前后后花光十几万元退休金。子女不给钱,李大爷就摔家里东西。“我几个兄弟姐妹都和父亲闹翻过,他也摔过我家东西。”让李女士不敢相信的是,父亲对她妹妹说,要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去买保健品。
 
  “我父亲买过的东西实在太多,家里保健品摆得老高的。”李女士说,父亲有一次花一万多元买含硒大米。这种含硒大米每斤要价98元,结果在家放着发霉,父亲又舍不得扔。
 
  为了分散父亲在保健品上的注意力,李女士曾试着给父亲安排点事情做。“可父亲跟我吵,说别人锻炼都不是正确的养生方式。”李女士说,她父亲知道花了好多钱,但还是要花。“他有的时候还向我推销公司保健品。”李女士无法理解父亲为何在保健品上投入这么多“热情”。
 
  【专家说】

  吃保健品也会有风险
 
  ——省立医院老年医学心血管内科主任胡立群“我不推荐老年人食用保健品。”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胡立群主任经常在病房里看到,有老年人因食用保健品而出现昏迷现象被送进急诊室,严重的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脑溢血等问题。
 
  胡主任告诉记者他曾经治疗过的一个病例:一位身患高血糖的老人因听信保健品销售员推销,吃一款降血糖保健品,并把自己在医院里开的药停了。结果,老人出现低血糖,并发出现酮症、昏迷,后被送进医院。胡主任化验老人食用的保健品成分后发现,该保健品含有西药成分。这种西药成分是上世纪50、60 年代用的,是早已被淘汰的廉价药物。“它的确可以快速降血糖,但血糖最后还会上来。而且这种西药成本非常低,花一两块钱就能买几百片。”
 
  胡主任说,类似病例还有很多。至于老人为何更加“信任”保健品,胡主任认为究其原因是人们受着“是药三分毒”的传统观念影响。这些保健品厂家恰恰利用人们“怕药”的心理进行广告宣传。保健品广告只向人们灌输其功效巨大,但对其中具体成分只字不提。比如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些号称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保健品,并不会标明含有的西药成分。但其实这些保健品里面是含有西药成分的。
 
  “没有西药成分,就达不到降血压的效果。而夹在其中的西药成分往往用的是非常便宜或早已被淘汰的药物。”胡主任说,很多保健品没有经过临床实验证明,不论是治疗还是预防,效果都微乎其微。
 
  胡主任特别指出,保健品与药物完全不能对等。老年人不能因吃保健品而停用药物。“我们国家保健品基本不是药物准字号,而是食品准字号,其中成分和剂量没有明确说明。”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的老人,很多药物都是禁忌,不能服用。“由于保健品没有标明药物的成分和剂量,吃起来会有一定风险。”
 
  热衷根源是情感诉求

  ——安徽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王云飞
 
  在王云飞副教授看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部分老人生活比较宽裕,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加上部分老人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希望通过购买保健品来增强体质,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王副教授告诉记者,老人热衷购买保健品更深层次原因是他们情感上的诉求。许多老人购买保健品的初衷,实则是购买一种情感服务,一种别人对他的关爱。“现在有很多不良商家抓住老人孤独的心理,打亲情牌进行产品推销。”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对这种亲情推销基本无法抵制。据悉,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这种“动之以情”的保健品推销方式非常猖獗。商家先把人们聚集在一起,以做公益、关爱的名义让他们领东西,然后再进行推销。“现在商家设置的圈套让老年人无法辨别。”
 
  “市场上的保健品鱼龙混杂,是社会生态出现了问题。”王副教授说,这种问题现阶段很难得到解决,但从问题出现的原因上可以得到一些解决办法的启示。王副教授认为,一味谴责那些误入保健品骗局的老人有失公平,不论是从子女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要给老人们多些关爱。
 
  金钱雨清 朱伟华 余亚明 方旭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