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黑作坊  海产品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全聚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消费资讯 » 正文

2018食品安全热点一、热点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4
核心提示:2018食品安全热点一、热点二
   2018食品安全热点一:咖啡“致癌”论引关注 ?专家:尚缺乏证据表明咖啡致癌
 
  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对于2018年出现的咖啡“致癌”观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目前尚缺乏证据表明咖啡与人类致癌的相关性,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对“剂量-效应关系”这一基本概念的公众科普,在面对谣言时理性认知,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专家解读:目前尚缺乏证据表明咖啡与人类致癌的相关性
 
  丁钢强表示,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对人和动物都具有神经毒性,对动物还具有生殖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但所有这些毒理学数据均是基于丙烯酰胺,而不是咖啡。咖啡中含有丙烯酰胺,并不能推导出咖啡与人类致癌的相关性。
 
  2017年国际癌症研究基金会WRCF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喝咖啡会使人致癌,甚至有部分证据还表明:咖啡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例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肝癌。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仍然主要来自炸土豆制品。由于我国人群咖啡消费量很小,就咖啡中所含有的丙烯酰胺而言,人体的暴露量是很低的。如果一个人体重为60kg,他每天至少可耐受156μg丙烯酰胺,相当于12kg咖啡提供的剂量,约等于30杯中杯咖啡。即便是把咖啡当水饮用的人,一天也很难达到这个数量。
 
  丁钢强建议,“量效关系”是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离开剂量谈“有毒、致癌”会对消费者产生极大误导。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对“剂量-效应关系”这一基本概念的公众科普,在面对谣言时理性认知,以消除不必要的恐慌。他同时建议食品加工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条件,尽量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水平。
 
  2018食品安全热点二:非洲猪瘟蔓延引发关注 专家:对食用安全无影响
 
  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对于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蔓延情况,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性产生的质疑,对此,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守伟表示,人类不会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也不会对猪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响,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猪肉及其制品。
 
  专家解读: 非洲猪瘟非人畜共患病,对食用安全无影响
 
  王守伟表示,当前研究表明,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世界范围内尚无一例其他哺乳类动物感染该病毒的案例。人类不会感染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也不会对猪肉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造成影响,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猪肉及其制品。
 
  在日常消费中,患病猪肉很难流入正规消费市场。非洲猪瘟发病急、病程短、症状明显,疫情极易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农业农村部采取了封锁疫区、禁止跨省调运等防控措施,并在生猪产地检疫和宰前检疫环节强化非洲猪瘟检疫工作,一旦发现疫情,则全群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国因非洲猪瘟疫情累计扑杀生猪超过60万头,从源头较好地防控了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肉流入加工环节和消费市场。
 
  如果消费者对食用仍不放心,可以采用高温的方法来杀死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较为敏感,60℃持续加热20分钟即可灭活。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工厂化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其加工工艺及条件均可使该病毒失活。家庭食用鲜(冻)猪肉时,其烹饪温度往往在90~100℃,该病毒同样失去活性。建议消费者选择具备食品生产经营相应资质的正规生产厂家和正规商超渠道,选购具备检验检疫合格证章的鲜(冻)猪肉,以及保质期内、标签标识清晰、包装完好的猪肉制品;家庭烹制时,鲜(冻)猪肉应注意烧熟煮透。
 
  消费者如发现类似可疑猪肉,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不能随意丢弃,从而在消费环节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