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稻米滞销谁“露馅”?
12月初,遭遇秋收稻米滞销后,米农们喊出“百万农民真稻花香难卖”、“杜绝源头造假,解决农民卖粮难”,试图寻求帮助。与之有关的视频,迅速被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散播开来。
坏事儿传千里,在如今这个时代,是件更容易的事儿。可还是这个时代,卖五常米却不见得容易。
每年深秋,都是米企采购米稻的尾季,可今年,为数不少的水稻种植户均遭遇了无人收稻的窘境。时至今日,焦虑的情绪仍在蔓延。
“五常市仅十分之一的稻米被采购”——这是采访过程中,最夸张的信源。但也有米农对该说法不以为然,“遇到稻米滞销问题的很少,只有千余户。”
食品君获得的一份不完整滞销登记名单显示,90余农户的稻米滞销量从1.5万斤到18万斤不等。
另据新华社披露,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约220万亩,按亩产1500斤水稻计算,全市年产水稻约为150万吨。
但无论如何,闻名全国的五常稻花香水稻罕见地成规模滞销,已然成为事实。而这个事实,也毫无意外地引起了多方关注。在舆论哗然的当下,农户圈里,有关“假五常大米太多,导致五常米农大米积压,或者卖不出好价钱”的言论愈演愈盛。于是,“假五常大米猖獗”现象再次被推到了台前。
“将外地米运进五常,打上五常稻花香的包装,直接卖出去了。真正的五常稻花香没人收、没人要。”农户李云(化名)表示愤慨。对造假现象,她分析道,“五常稻花香米的收购价为每斤2-3元,而外地米的收购价每斤通常1元左右,过了运输这关,售假者便可以获取高额利润。”
于是,“造假四起,外地长得像五常大米的皆为其所用,新米、陈米、外地米混掺。”有五常市民反映。
言及稻米滞销,李云不无委屈,“年年就指着卖米还贷款。但今年米企不收(米稻),相关部门也不给解决(问题)。”
事实上,当地有关部门对上述农户反映的假米猖獗问题也是重视的。五常市市长甚至接见了农户,称要进行地毯式排查、严查假米。此后,打假行动从五常扩散至哈尔滨。
2
造假猖獗是“真凶”?
然而,20天后的现在,米稻滞销的“愁云”仍悬在部分农户的头顶。
第二次采访李云时,李云丈夫说:“给你看(囤米),你能帮我们销售出去吗?”在询问农户滞销情况时,不少农户的第一反应是,“能解决问题嘛?”之后,便沉默不语了。
对上述农户的“沉默”,王姗(化名)说,“大家都不愿意说了。到现在看,不但给相关部门带来了困扰,农户的目的好像也没有达成。”还有农户直言,“能怎么办呢,没有办法的。”
事实上,被农户推到台前的“假米泛滥”,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更何况,细究起来,五常大米遇到的又何止“假米泛滥”。
滞销的直接原因在于,往年依靠米企收米的农户,遇到了无人收米的尴尬。
“年年都是米企的人过来收,今年,他们过来看看就走了,价格都没问。”有农户问到米企为何不收时,该员工表示,并不清楚。往年的收米者并不固定,买卖双方除了交易,也没有太多交流。
五常市合作社理事长高国春认为,2017年底到2018年初的“压粮”或是今年稻米滞销的原因之一,“彼时,基于2014-2016年粮价良好的态势,部分粮贩子、种植大户在2017年秋季收购五常稻花香水稻后,认为粮价会继续涨,于是很多人选择待价而沽,致使五常稻花香水稻社会库存大。而2018年4月起,五常稻花香价格大幅下滑,上述做投机性压粮的人也因此‘受伤’,对收购今年新粮的积极性自然降低。去年的社会性库存也可能没有完全消化完。”
此外,稻米的种植情况被多次提及,“今年五常春旱秋涝,还有冰雹。相较于往年,农户生产成本中增加了人工收割成本,倒伏情况加重(致使稻米霉变等),整体还减产了。”王姗表示。这意味着,本就高于普通米的五常稻花香米生产成本再次上升,而滞销带给农户的损失也更加严重了。
食品君曾向多家米企发送了采访邀约,试图了解企业今年收购五常米的相关情况,但被邀约的企业均选择了“沉默”。对此,高国春表示:“五常现在形式比较严峻,考虑到对企业的口碑、企业的影响,他们就不愿意接受采访。”
事实上,米企与农户虽同在一座城市,但相互之间除了买卖之外,所谓的“了解”也仅停留在“听说”与“猜测”。在无法得知米企今年不收购的真实原因后,农户将视线聚集在了能确切看到的事物上。比如,一辆辆疑似将外地米运往五常的卡车。
不过,在他们眼里,“当地米企不收外地粮是不可能的。五常有各类的大小加工厂,如果都抢着收五常当地的粮,肯定是不够的。但如果米企只收当地老百姓的粮,收购价高不说,还不挣钱。”王姗表示。
“纯五常稻花香米售价太高(市面售价每斤10元左右),购买人群有限。而大米是低毛利的农产品,量不够高没利润。高质低价是市场需要的产品。”有业内观察者表示。
不容忽视的是,在五常这个地域,最为闻名的是五常稻花香米。但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种植稻花香品种。因此,纯五常稻花香米的“相似”产品不断滋生,而且他们还有合理合法的生存方式。
现实是,超市里的五常米有两种,一种为“五常长粒米”,该产品售价每斤6元左右;另一种为“五常稻花香”,售价每斤10-12元左右。后者被农户称为“纯五常大米”;至于前者,即使是有经验的农户,也说不清其中的水稻品种。而消费者,就更不清楚其中的区别了。
3
唯一路径是“自救”?
尽管遭受天气与假米泛滥等问题,但仍有农户今年的稻米销量“尚可”。有多位农户反应,除了种植,承担销售业务有助于农户维护自身利益。
“2014年,我利用多年工作积累的人脉,在微信朋友圈内宣传销售自产大米。4年来,每年销量都能提升20%左右。今年的销量在500吨左右。”高国春表示。
“并非单打独斗,同亲属一同成立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即种植所用的种子、肥料、农药一致,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在米稻收割后,高国春委托米企进行加工,再进行销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销售成本所得的利润率往往高于单纯的种植。
通过“自救”,高国春认为“合作”与“自产自销”是农户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途径,“有亲属的找亲属,有朋友的找朋友。在宣传过程中,提高五常的品牌效益,还把稻子卖出去了。”
然而,自产自销又谈何容易。
王姗说,“有很多人只会种地,玩微信都不会加人。在看到今年部分农户滞销的消息后,身为五常人看着着急,我建个群教老乡们自产自销。”不过,面对大量的滞压米稻,短期内也难见成效。
糟糕的是,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的“阵地”也并“净土”,售卖者有农户,也有浑水摸鱼者。“消费者购买时的判断标准有两个,一是看价格,如每斤4元的米不可能是纯五常稻花香;此外,则是凭口碑与推荐。”高国春称。
仅凭价格和口碑?当记者追问时,高国春表示的确如此。有没有可能依靠包装上的标识?食品君发现,部分农户自产自销的五常米包装上,标注的是“五常大米”,而不涉及品种,如“稻花香米”。而涉及申请颇费“功夫”的“五常大米”R标则更为少数。
回归到五常稻花香稻米的滞销,有观察者表示,这反映出米企对纯五常稻花香米的“态度”,另一方面则强化了纯五常稻花香产品的“相似”品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扰乱”。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论称,“对区域内生产者,地理标志产品对所有人都是好事。既然是所有人,就不属于独家,缺乏特定群体维护,以致品牌乱象丛生。但问题再多,只要真抓真干,每年解决一点,每年化解一个,老话题终会得到新解答。”
希望总是要有的,不然未来哪来的五常米?
▌点评:
曾有定位爱好者在阐述“正宗”这一概念是很好的营销策略时举例说:你如果去买五常大米会买哪儿个?我告诉你要买葵花阳光的,那是最正宗的。
虽然福临门,金龙鱼未必正宗,但老纳还是会选这两个品牌。毕竟不说福临门,金龙鱼是大品牌,可怎么也比葵花阳光这个抱大腿品牌,听来要“正宗”的多,但凡家里有电视的普通消费者,看到葵花阳光第一时间应该想到的是葵花药业的那句“孩子生病老不好”。(当然你要是一个研究定位的人的爱好者,也许会为正宗买单)在五常大米纷乱的时代,还要标榜所谓正宗不正宗,真是让人发笑。请企业找咨询机构的时候选离这些定位爱好者,也请那些假五常大米抱着头,圆润的翻滚吧,给中国消费者条路,我们不需要正宗,只要能吃到正品就可以。在劣币趋逐良币,人人都叫着正宗的时代,我们只想吃到“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