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以来,56岁的菜农昝(zǎn)女士几乎没睡过一次安稳觉,本以为自家蔬菜能顺利进入北京超市,卖个好价钱,但100多万斤大白菜如今依旧滞销在家中。作为北京市民冬季的当家菜,大白菜迎来了大量上市的季节,但北京周边的多个主产区却遭遇“卖难”。新发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大白菜价格一度跌至5年来最低,近日随着气温大幅下降价格才有所回升,但菜农们依然面临赔钱甩卖的风险。
大白菜滞销愁坏菜农
昝女士是河北省玉田县邵官屯村的蔬菜种植大户,一个多月前,她望着长势喜人的菜田,期待卖个好价钱,但蔬菜成熟后,她却寒了心。
“今年我改良了种植方法,没有给大白菜打农药,口感也更好,到北京哪个超市卖都会受欢迎。”昝女士原本信心满满,没预料到,11月初收购商的报价一斤只有7分钱,而她的成本已经接近每斤3毛钱。昝女士决定再等等。
天气逐渐转凉,大白菜极容易冻烂在地里。11月3日,昝女士带着30名工人到地里收割大白菜,再一车车拉回家,100多万斤大白菜塞满了家里的大棚和地窖。
整体来看,昝女士今年的种菜成本比去年高了三分之一,但大白菜价格却降到了5年来最低。她介绍,去年种的大白菜一直囤到今年春节才全部卖出去,不料春节期间的价格不升反降,让她赔了20多万元。“今年情况可能更差,想到这儿就想流泪。”她说。
相比之下,一些家里没有窖或窖不够用的农户,只能把大白菜码放在菜地里,有的农户缺少资金和人力,只能简单地给白菜罩上塑料膜。
记者上周六在玉田蔬菜主产区看到,一些塑料膜被寒风刮起,大白菜已经被冻成了“冰棍儿”。
偌大的菜田里,只看到一辆货车,正在寒风里为大白菜装车的王大姐说,今年她种了20亩大白菜,这是头一天开卖。“一斤两毛五,赔钱也总比冻在地里强”。
近几天,蔬菜收购价随着严寒天气的到来有了小幅上涨,但收菜需求越来越少了。当地菜农估算,玉田大白菜一半以上都供应京城,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大白菜还处于滞销状态。
消费需求减少产量过剩
其实,不仅仅是玉田,今年冬天,山东、河南、山西等大白菜主产区,都遇到了大白菜滞销的难题,而这在往年也经常出现,大白菜似乎陷入了频繁滞销的怪圈儿。
玉田县宏腾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计春伟介绍,造成今年大白菜滞销的主要原因是产量过剩。“今年农民以为价格会涨,所以种的大白菜比去年多。”他说,农民主要凭感觉种植,种的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
“目前蔬菜大棚的订单种植比较多,大田种植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商家也会担心品质不稳定的问题。”美菜网大白菜业务负责人张勇为坦言,商家代替老百姓到产地选购蔬菜,会按照一定标准优先选择品质好的产品,如果在种植前下了订单,会担心质量难以保证。
大白菜进京后,成本还要上涨一大截。张勇为算了一笔账,如果产地收购价为0.14元一斤,加上人工装卸和运输成本,大白菜至少卖到每斤0.24元到0.25元才不赔本,但公司上月曾以0.19元的价格网上促销。“很多超市也是用大白菜促销吸引客流,哪怕大白菜本身不挣钱。”他说。
经常买菜的市民明显感受到,在其他蔬菜涨价的同时,大白菜一直是“白菜价”,一斤只有几毛钱。在常营附近的菜店里,目前北京本地大白菜每斤售价0.4元,一些连锁店的促销价低至0.29元。与此同时,蔬菜品种的丰富让市民对冬储大白菜的需求量大幅下滑。记者获悉,每年都销售冬储大白菜的同日升北新桥粮行,今年冬储大白菜销量不到16万斤,比去年少了一半。
新发地数据显示,11月18日,大白菜批发均价跌至每斤0.21元的低谷,12月5日起有小幅回升,目前也仅为每斤0.3元。
精品农业破解滞销难题
为了帮助菜农,不少企业纷纷到白菜主产区进行批量采购,也有网友发起了助农采摘活动。这些助销售活动给农民送来了温暖,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难题。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崔长彬博士分析,大白菜滞销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户普遍规模小,驾驭市场能力弱。大白菜主产区可以通过制定生产标准,走规模化订单农业的道路,与采购商签订协议将蔬菜的价格和需求量提前锁定。针对采购商对蔬菜因不可抗力而产生的产量、质量风险的担忧,可由县级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以联办共保的方式,提供特色农产品的保险服务。
此外,蔬菜种植也面临同质化的问题。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食品要求更高,通过提高蔬菜品质,打造特有品牌,走精品农业之路,也会更有助于蔬菜卖出好价钱。
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转型尝试。今年,延庆区姚官岭村的菜农就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去年,村里100多万斤大白菜滞销,基本没有赚到钱。今年,全村转变思路,只种植了30万斤大白菜,这些蔬菜不打农药,不上化肥,虽然产量低,但档次明显提高,也更好卖了。姚官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小静介绍,今年每亩收入一茬为3500元,去年两茬加起来每亩才收入2000元。“预计到后年,村里大白菜可以达到有机蔬菜的标准。”张小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