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辽宁大连海岛旅游旺季开始降温,但海岛渔家的主人不仅没有机会坐下来松一口气,反而更加忙碌起来,因为每年10月过后,海岛家家户户都开始晾晒鱼干,加工扇贝丁,盐渍海参。这些传统工艺制作怎样才能规模化地走出海岛、提升产品附加值,继而占领广阔的市场?其实,海岛人已悄然开启的网络营销渠道正让海岛特色水产走向天南地北。
伴手礼给海岛旅游填个空
海岛旅游的兴起,真正起到了桥梁和渠道作用,带动了海岛经济发展。一些从事海岛旅游较早的渔家,在经过多年的旅游经营后,积累了大量的市场客户群,这些客户群体不仅在旅游旺季时成为老主顾,也在旅游淡季成为海岛特产最大的消费群体。
过去,在海岛捕捞和养殖的海产品大部分都是以被收购的形式进行消化,价格低,还没有市场主动权。但现在有了庞大的消费群体,再加上互联网的信息便捷,这些渔家已纷纷开始“揭竿而起”,利用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做起了“C2C”式的海岛特色产品销售。
休渔期的结束以及秋季海鲜批量上市也是海岛上最具有“渔味”的季节,这些渔家采用海岛传统的加工方法,以自己食用的标准为制作要求,不用任何添加剂,轻盐淡干,自然晾晒,因此加工出来的海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笔者采访了解到,这些自己加工的海鲜特产因品质优,味道好,价格合理,在经过游客的初次购买品尝后,又有很多的游客纷纷二次购买。
据广鹿岛彩虹滩度假村总经理王军介绍,因海岛旅游季节性比较强,所以周期相对比较短。但他在每年的10月份就开始接到购买海鲜品的订单,他加工的各种鱼干以及海珍品就开始发往全国各地,仅两个月就增加了近百万元的收入。海岛伴手礼(到外地时,为亲友买的礼物,一般是当地特产、纪念品等)不仅能弥补海岛旅游的空闲期,同时还为海岛渔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弥补了海岛游中的旅游“购物”空白区。
长海县商务局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他们正在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准备开设网络旗舰店,将长海县零散的海产加工企业和个体联合起来,组团进行包装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秋参涨价减产效应持续发酵
现在正是秋参采捕季节,海岸山居度假村经理李喜全告诉笔者,现在进岛的游客除了海钓客再就是“挑剔”的购物者。他们进岛其实就是为了现场采购放心的好产品,最主要的还是购买加工海参。他介绍说,有些客人雇船亲临海参采捕现场,当场选购刚打捞上来的海参,然后再亲自监督商家进行加工,这样的客人往往都会成为渔家的固定客户。
“今年的秋参涨价了。”长海县广鹿海通水产养殖公司经理陈文浩告诉笔者,往年海参采捕上岸4个头1斤的,价格基本在120元左右,今年却达到了150元左右。“今年夏天那场高温让很多圈养海参出现了减产甚至是绝收,使长海县的底播海参成了香饽饽。”陈文浩说,很多老客户早在8月份就跟他预定了秋参。而往年的这个时候,他还会为如何卖掉这些海参而发愁,往往是坐等着那些大的水产加工企业压低了价格上门收购,有时在夏天就会将刚发育的海参卖给福建的海参养殖企业。陈文浩估计,今年海参的产量能达到6万斤左右,与往年相比能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6万斤都不够卖啊。”陈文浩说,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
目前,岛上的养殖企业正组织职工用传统工艺加工捕捞上来的秋参,随着海参消费群体的逐年增加,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精细。以前,消费者普遍选用即食海参或盐渍海参,而南方消费者多采用淡干海参。如今,一些大客户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文浩又开发了新的工艺——高压即食海参,而高达1500元一斤的高压即食海参居然是没有现货,只能提前预定。
长海县海参商会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受生长周期的影响,海参产量低的局面会持续发酵,从而影响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走向。海参本身属高档消费品,从产量下降幅度与价格涨幅弹性来看,此轮价格上涨幅度有望超过之前的价格涨幅。此次海参减产幅度之大,预计对价格影响程度和时间跨度可能是之前未有过的。因此,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在不考虑接下来其他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海参市场将可能迎来2年~3年的“牛市”。
因为高温而导致海参减产并没有影响消费者对海参的需求,多年来进补海参的习惯没有降低大家的购买热情。这位负责人表示,此次高温减产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好事,海参减产会加速海参市场的深度洗牌,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而质量过硬、价格优惠的海参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