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成分。不仅是加工食品,即使是“天然食品”,其中都有一些成分是“人体不需要的”。这样的物质进入人体,会有以下几种可能:
1、没有被吸收,经过胃肠道直接排出体外。比如不可溶的膳食纤维,或者在胃肠内没有溶解的固体食物。
2、被吸收进入血液,在肝脏被代谢成其他物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毒”。
3、在肝脏内被分解的产物,或者没有被分解的物质,主要经过肾脏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部分随胆汁排出)。
4、有一部分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某些部分,在那里危害细胞正常活动而产生危害。
前三种情况对健康不会产生危害。如果摄入量过大,超过了肝脏和肾脏的处理能力,第4种情况就会加剧。
对于泡面来说,合格产品和正常食用不会出现第4种情况。而第2、3种情况,分解和排出的速度都是由具体物质决定,而不是遵循所谓肝脏的“解毒周期”。也就是说,有的物质排出得很快,有的物质排出得比较慢。通常用排出50%或者90%的时间来衡量一种物质的排出速度。在某一组织中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被定义为“半衰期”。如果这个时间很短,比如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就认为这种物质“不累积”。各种食品添加剂,都是这样的情况。如果这个时间很长,比如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认为这种物质会在体内“累积”。许多重金属污染物,就是这样的情况。
举例来说,以代谢产物在尿中浓度计算,苯乙烯的半衰期在8到9个小时;以脂肪组织中的浓度计算,则在2到4天。BHT的代谢动力学比较复杂,单次喂食小鼠之后的半衰期在9到11个小时之间。其他的食品添加剂,大致也是类似的时间范围。不管按哪个数字,都不会有“32天的解毒周期”。只要符合安全摄入标准,就可以认为对健康没有影响。
泡面本身不是一种“健康食品”,它的问题是热量高,营养成分单一,往往还有比较多的盐。作为方便食品,它应该只是作为一种临时应急的食物,而不应该作为常规主食。但是,这些“泡面有毒”的流言,都是用于制造恐慌的臆测,没有科学依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