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机认证中心总干事曾赞安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指出,香港的有机食品标签制度与日本、台湾等地相似,大致上可分为「先发标签」及「后发标签」两种模式,前者预先给予食品供应商标签,再透过一年内数次的抽样检验确保食品安全,「后发标签」则是在种植期间,依批次抽样化验,合格则发予标签,不合格便会发出警告信,甚至会引用商品说明条例提出控告。他形容后发标签制产生更多工序,但把关力度更大,一般而言在中果期(植物迅速发育的时期)便可完成所有程序,所以不会影响农民出售收成。
「分拆上市」易受细菌污染
本港现时有两间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包括香港有机认证中心,以及香港有机资源中心认证有限公司。食环署亦会抽样化验进口有机食品,经测试的农药成分达300项,同时能够追踪食品来源,曾赞安认为,总括而言属于安全。
不过,曾赞安提到,市民若遇上非「一条龙」式生产的有机食品,应小心提防。有不法商人以「分拆上市」方式,在加工有机食品时掺入非有机食材,再高价出售,过程中食品更有可能受细菌污染。若有机食品的种植、加工及包装过程都在同一地点进行,其标签则较可信。此外,街市小贩有时会在未取得认证下,以有机食品作招徕,消费者需要警惕。市民若有怀疑,应要求商贩提供证明,大型超级市场亦会在有机食品货架附近,贴上认证标签。
曾赞安坦言,香港有机食品市场不大,种植条件与市场脱节,加上港府仍未有真正的农业政策,令本地有机农业进入萎缩。他认为,香港农场亦可循休闲型及教育型方向发展,港府亦应协助推广本地有机食品认证标签,提高透明度,加深市民对有机食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