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不仅是全球酿酒葡萄种植产业最著名的国家,也是酿酒葡萄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所以,提起葡萄酒,我们都会说法国的最好。的确,法国不仅有适合葡萄生长的气候和土壤,还有尊崇自然的法国酿酒人。他们认为葡萄酒产业的核心,是因地不同、自然生长的葡萄的品质。这样的葡萄酒文化在法国的土地上慢慢生根发芽,并最终让法国葡萄酒成为世界葡萄酒最闪耀的标签,也将“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一理念传达给了全世界的葡萄酒爱好者。
公元125年,古罗马人开始在法国境内培育、种植葡萄,并在罗纳河谷开辟了最早的葡萄种植产区。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国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业在西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发展,当时基督教修道院中的教士们开始详细记载葡萄的收获和酿造葡萄酒的过程,根据葡萄种植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对适合种植葡萄的土地进行分析与界定,为其后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法国的勃艮第产区,这里著名的“高顿-查理曼酒庄”就曾在公元768~814年被查理大帝拥有过。
根据自然条件为产区分级
随着对土地细致研究的经验世代流传和改进,法国“葡萄种植产区”这个概念逐渐形成,并于1919年制定了《法国原产地命名控制》,为本土农产品标注产地名称提供了法律保障。他们根据气候、光照、温度和土壤等葡萄种植条件,将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乃至不同村落的葡萄种植园进行区别和分级,并根据自然条件对每个产区制定了适合当地葡萄生长的种植技术要求。例如,根据气候条件,规定了波尔多产区的红葡萄品种为赤霞珠、梅洛(品丽珠、小维多、马尔贝克为调味品种),这意味着一个波尔多的酒庄如果使用法定品种之外的葡萄,则无法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产自波尔多”,只能降级标注为“产自法国”。
在《法国原产地命名控制》出台之前,法国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也走过一些弯路。阿尔萨斯产区西米特-卡瑞尔酒庄的主管安娜·卡瑞尔介绍了这样一段历史。曾经波尔多红酒畅销国内外,很多酒庄庄主和葡农忽视自己产区的特点,纷纷改种波尔多的葡萄品种,阿尔萨斯亦是如此。但阿尔萨斯位置靠北,气候凉爽,平均温度和光照都弱于波尔多,本是出产优质白葡萄酒的产区,改种的红葡萄品质普遍较差,所酿造的红葡萄酒也不够浓郁醇美,最终遭到了消费者的冷遇,销量惨淡。阿尔萨斯政府和酒庄都意识到,想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需要尊重自然条件,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葡萄并发展自身优势。随后,阿尔萨斯产区开始严格规范产区葡萄种植,并指定雷司令、琼瑶浆、灰皮诺和麝香这四个白葡萄品种作为该区法定葡萄品种,以干型白葡萄酒、甜型白葡萄酒和气泡酒为主要产品。这些白葡萄品种极适宜在当地生长并且可以发展出独特的香气和口感,阿尔萨斯的白葡萄酒也因此在法国葡萄酒中独树一帜,获得了全世界业内和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绝不人为改变的种植条件
除了立法划分产地,很多产区还会对葡萄种植过程中的灌溉、施肥、修剪等有更具体的规范。例如,一些产区规定酒庄在正常年份不允许对生长三年以上的葡萄树进行灌溉,必须让它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在法国酿酒人的理念中,“逆自然”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每一产区不同的土壤、雨水、植被、橡木酒桶甚至虫鸟,都会给葡萄酒留下独特的印记,即便某些年份有自然灾害或降水不足等问题,庄主和葡农也不会人为干预葡萄生长,而是任其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著名产区,某些年份的酒也会味道一般的原因。这样的法则虽然看似苛刻,却让每个产区、酒庄的葡萄酒品质和品牌得到了保障和发展。产区的概念也因此成为了法国葡萄酒,甚至是世界葡萄酒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法国,消费者会根据产区信息来选择葡萄酒,标签上注明的产区越详细,酒的品质就可能越好。比如,一款标有“产自玛歌-梅多克-波尔多”的葡萄酒的地位会远高于仅标有“产自波尔多”的葡萄酒,而标有“产自法国”的葡萄酒比前两者的品质要差很多,在中国的售价很可能低于100元。
中国也在摸索自己的产区理念
在法国葡萄酒产业中,尊崇自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法国酿酒人的信仰。尽管在葡萄酒需求量日益增长的今天,许多法国葡萄酒商已经调整了自身的布局,扩大种植面积,提升产量,并创立了一些非产区葡萄酒品牌,但他们仍保留着自己宝贵的产区品牌。因为在很多葡萄酒爱好者的认识里,优质葡萄酒都与产区紧密关联,毕竟诸如波尔多产区的赤霞珠、勃艮第产区的霞多丽、香槟产区的起泡酒等已经深入人心。
在中国,葡萄酒产业也在稳步发展,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先驱们在不断探索最适合国情的种植模式和酿造工艺,也在逐渐发展出属于中国的产区概念。如今,银川的赤霞珠和陕西的黑比诺已经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根据产区实际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种植最适宜的葡萄品种,再加以科学规范的种植管理,葡萄酒品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特点更突出。法国红酒文化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逐渐成型,并对世界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