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海产品  奶粉  小龙虾  全聚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陈君石:信息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7  来源:中国网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网记者就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等问题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他看来,近十年,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信息不对称导致民众对这一进步的感知没有明显变化,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大问题。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我国食品安全总体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而现实生活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以及大量来源不明的食品安全信息广泛传播等问题依然存在,令民众缺乏安全感。
 
  近日,中国网记者就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等问题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他看来,近十年,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信息不对称导致民众对这一进步的感知没有明显变化,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大问题。
 
  为此,陈君石建议,建立有效的食品信息交流机制,全面宣传包括食品安全、营养、健康以及食物搭配等在内的食品信息。
 
  食源性疾病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网:您怎么评价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现状?
 
  陈君石: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引起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10年来,政府治理和食品生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短短6年后又重新修订。修订的亮点是从指导思想上把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政府部门法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乃至整个监管体系建设都有了很大进步。就标准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
 
  食品生产在这件事之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大家所关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为例,假如你2008年去过乳制品企业的话,现在再去看看同样的企业,你会不认识,变化太大了。企业投入了很大的资金、人力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中国网:在您看来,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陈君石:假如说食品安全主要是公共卫生问题,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为主要判断标准,那么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显然应该是食源性疾病,而不是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我曾让同事查找因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中毒或死亡的例子,最后没有找到。
 
  而食源性疾病需要就医,还可能导致死亡。《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条款,指的就是食源性疾病,就是吃东西拉肚子,生病、中毒甚至死亡。老百姓到饭店吃饭后拉肚子,这是食源性疾病,但他们不骂政府,而是自己去看病。而媒体报道某产品防腐剂超标,老百姓就会骂政府监管不严、标准缺失。所以,食源性疾病并没有被相关部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对于政府来说,舆论压力大的问题才是重点。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是食源性疾病,他们判断的标准是健康,而不是舆论压力。到目前为止,美国每年还有4800万人次发生食源性疾病。以此推测,中国每年至少有2-3亿人得食源性疾病,难道还不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吗?这是有大量数据依据的。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和政府监管
 
  中国网:然而,现实生活中仍不乏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事例,民众对此类事件的关注度居高不下。这似乎偏离了您提到的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陈君石:在食品里添加任何东西都是不对的,甚至于食盐加碘都有问题,这一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添加剂获批要经过非常漫长的过程,用于哪些食物、用量是多少都是有规定的。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商店里也不会有琳琅满目的食品。农药也一样,其种类和用量农业部门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因此,只要按规定使用,就是安全的。过量使用当然是不应该的,但不能因为存在过量问题,就把脏水和小孩一块泼掉。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新陈代谢功能,吃进一点食品添加剂是不会造成损害的。
 
  无添加的有机食品产量很低,不是我们解决食品安全的方向,我国有14亿人口要吃饭,摆在第一位的是食品供应。有机食品价格起码是非有机食品的5-8倍,美国也只有5%的人吃有机食品。
 
  中国网:食品添加剂是政府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而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事件的曝光又会让民众对政府的监管产生质疑。在您看来,目前政府的监管工作是否做到位了?
 
  陈君石:《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这是国际共识。而我国把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二者在食品安全责任上并列第一。
 
  我国现在还有一亿多个体农户,还有数以几十万计的小型食品加工生产企业,你觉得所有的农民都能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规定使用农药吗?你能相信这些小企业都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吗?假如他们没有做到,责任在政府吗?是监管的问题吗?
 
  消费者诉求与现实情况有很大矛盾。什么时候能基本解决这些矛盾?至少要等到我们不再有一亿多户农民的时候。
 
  现在经过原食药总局批准、百分之百抽检合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有100多个,而美国不超过6个。其他食品产业也是如此。这说明中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比美国大。现在中国食品企业数量减少的趋势在某些行业是非常明显的,比如,酱油企业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这是由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没到这个时候,消费者非要有这样的要求,且他们的要求还无可厚非,那不就造成现在的状态了吗?
 
  我绝不会为违法者辩护,这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现在的问题在于怎么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很大的问题
 
  中国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上的差别?
 
  陈君石:10年来,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企业也有很大变化,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感知没有明显变化。这是食品安全方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消费者不断接收来自主流媒体、身边亲友的各类消息,现在又多了互联网和自媒体。互联网和自媒体经常传播食品方面的负面信息,使消费者产生了“中国的食品不安全”的感知,乃至恐慌。有社会科学家认为,这些不科学的信息带给消费者的伤害远远大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
 
  同样的食品安全谣言是不断重复出现的。比如说,有传言认为西瓜甜是因为打了甜味剂,我同事去年在食品安全宣传期间做了一个实验,当场给西瓜打针,结果切开后发现西瓜坏了,所以给西瓜打针是不可能的事,但就是有人相信。
 
  信息不对称是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很大的问题。老百姓得到的大部分都是误导的信息,而因公信力问题,他们又不相信政府。
 
  中国网: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陈君石:针对谣言我们有相应的管理条例。辟谣是必要的,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让谣言没有生存空间,提高民众的谣言识别能力需要一个过程。
 
  发达国家都有风险交流的专门机构。我们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有好几个,只有市场监管总局下面的一个处分管风险交流,其他部门都没有。政府没有把风险交流放在重要位置上。也有一些学术团体做科普宣传,但与百姓需求、自媒体的力度相比差距太大。
 
  食品美味,有营养,能吃出健康。我们应该全面宣传。食品怎么来的?如何搭配?怎么吃?政府做了什么工作?企业做了哪些努力?怎么认识这个问题?这些度应该告诉民众。我们建议将单纯的风险交流转变为广泛的信息交流。风险本身就是负面的,人们可以接受坐飞机的风险,但不能接受食品的任何风险。零风险在食品和其他事物中一样,都不存在。
 
  食品信息交流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要有机构、资源、投入,相关方面都要参与交流。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