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减肥药、减肥茶到瘦身霜,被体重困扰的刘荣(化名)一直站在减肥的“第一线”,最近她又迷上了代餐食品。
代餐食品,通常是指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能够快速为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通常具有高纤维、低热量、易饱腹等特点。
法治周末记者在各大网购平台以“代餐”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商品种类繁多,包括代餐粉、代餐奶昔、代餐饼干、代餐粥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代餐粉,搜索结果显示,代餐粉有五谷杂粮粉、蛋白膳食纤维粉、果蔬粉等类型。
而这些在线上售卖的食品,大多被贴上了减肥的标签。“轻松饱腹”“无惧体重”“拒绝水桶腰”“喝出好身材”都是博人眼球的广告语。
然而,与减肥捆绑的代餐食品,并非真的能代替一日三餐。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代餐食品都是以膳食纤维为主要成分,不易消化,让人有饱腹感,但这往往是以放弃其他营养为代价。目前,市面上的代餐食品存在营养不够均衡的情况,完全代替其他饮食存在一定风险。
代餐食品不宜代替三餐
网购平台搜索结果显示,代餐食品销量颇高。按照销量排序,排名前三的商品购买人次均在4万人以上。其中一些商品的图片中还标有“已热销100万+盒”“热销308万罐”的字样。
记者发现,这些代餐食品大多包装精良,以“健康”“营养”为卖点,并宣传“专业营养师一对一指导”,迎合了消费者希望健康减肥的心理。
刘荣向法治周末记者直言,“买代餐粉就是为了减肥,但网购平台上的种类太多,挑花了眼,最后选择了做微商的朋友,觉得更靠谱”。
随后,刘荣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名为“159素食全餐”的代餐粉。通过网购平台进行搜索,记者看到该类产品品牌众多,十分畅销。每一款品牌多是介绍该类产品含有100多种食材,营养均衡,商家还提供了多种“科学”代餐的食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评论中,更有不少买家反馈这类产品效果非常好。
记者联系其客服人员咨询该类产品如何食用,客服介绍需要“连续换食7日,每日三餐只可吃159素食全餐,不吃其他食物,多喝水,饿了随时加餐159素食全餐,无上限”。
“这样减肥,其实就是节食。”刘荣在食用一周代餐粉后发现,以代餐粉代替晚饭,虽然有饱腹感,但持续时间短暂,而且觉得能量摄入太少,时而会头晕。
随着代餐食品走红,已经出现了因为食用代餐食品减肥而患病的案例。有媒体报道称,杭州市某大学生为减肥,一日三餐只吃代餐食品,偶尔吃点水果,不吃肉类和主食。短期内减肥效果明显,但却因此患上了厌食症。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范志红在微博问答中向网友解释称,代餐食品的营养元素含量往往不均衡,即使加入了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非常有限,更无法代替多样天然食物中的各种保健成分。其中不溶性纤维过少,蛋白质不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品种不全,各种非营养素类保健成分更是空缺,长期食用代餐食品将会造成营养不良。
减肥功能或系虚假宣传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代餐粉、代餐饼干等代餐食品品牌众多。这些代餐食品有国产品牌,也有国际大牌;有的是上市药企旗下产品,也有的连生产地址都未标明;有的价格不菲,也有则大力打折促销。
这些产品大多在或明或暗地宣传其减肥效果,有些商家在醒目位置标注了“远离湿胖”“喝出S型”“30天见证好身材”“30天小蛮腰”等广告词,有些则配以瘦身前后的对比图片。
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减肥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指出,代餐食品属于瘦身膳食替代品,该类减肥产品在广告时多使用嫁接、合成等电脑技术制作照片,对比暗示减肥效果,欺骗消费者。另外,一些商家对产品的减肥效果作不切实际的保证,“月瘦20斤”“越吃越S”此类广告语在代餐饼干广告中屡见不鲜。
今年年初,湖州市南浔区食药局执法人员查获沈玉萍发布代餐食品虚假广告案。经调查,沈玉萍在其经营场所内摆放大量宣传“酥咔减脂代餐饼干”的海报和手册。宣传册里有“一个酥咔=五两米饭、可以代替正餐的酥咔”“7天瘦5-10斤,1个月瘦16-30斤减脂速度和效果在减脂行业无人能比”等字样。
实际上,“酥咔饼干”为普通食品,而沈玉萍在经营过程中为促进消费量,扩大利润,促进市场竞争,对产品减肥功能作出宣传,其宣传内容与销售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符。沈玉萍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向记者表示,如果是保健食品,需要有食药监部门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可以宣传在某些方面有辅助功效,不能夸大或暗示;但如果将普通食品渲染为具有治疗功能或特殊功效,则有违食品安全法与广告法的规定。
代餐行业鱼目混杂
《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减肥市场上主要以瘦身膳食替代品和非处方减肥品为主,其中瘦身膳食替代品规模达7.5亿美元。但是,假冒伪劣的产品充斥整个市场,一些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法治周末记者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发现,代餐食品质量问题频发。近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出枣庄祥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果蔬魔芋代餐粥霉菌项目不合格以及山东菌芝堂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润畅菌菇膳食纤维冲调粉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
去年,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测出安徽果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的果薯园魔芋代餐粥霉菌检出值远超标准规定。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出汕头市恒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薏米芡实代餐粉,菌落总数检出值不符合标准规定。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当下中国的代餐食品市场鱼目混杂,消费者有大健康的意识,但没有大健康的知识去甄别代餐食品是否适合,这也给很多的中小品牌以及伪劣产品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以“159素食全餐”为例,网购平台上有凯司令美葆儿、万松堂、康喔、杏贞堂、禹府等数十品牌,每一家都注明是“官方正品”“工厂直销”。这让众多消费者难以辨别,无从选择。
邱宝昌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代餐食品时,要看商家是否具有生产许可证、经营执照等,即使通过网购平台买卖,也要注意电商是否取得相关资质。
除了质量问题,代餐食品的“国际品牌”资质也存疑。去年11月,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分局破获一起保健品制假售假案,制假者在地下作坊仿冒某国际知名代餐奶昔,将假货销往各地,提供给分销商,分销商再利用网络零售、交易平台进行伪装分销,成本仅几十元的奶昔以数百元的价格售出。警方现场缴获各类制假半成品近两吨,涉案金额近两千万元。
“目前,我国对于代餐食品的监管尚处空白,也没有具体的生产标准,消费者如果盲目食用,确实存在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代餐食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不过,从产业端结合消费端来看,我国代餐食品行业的成长率很高。”朱丹蓬表示。